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十五的焰火刚刚送走了新春的余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又一次吹响全市人民的热情。如今,在宝鸡这块土地上,300多万市民正以高昂的热情争做文明的引领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市民共赴文明之约正成为宝鸡最为亮丽的风景!
自2002年启动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程,现已进入倒计时,今年8月,宝鸡将迎接全国城市文明测评的最终裁判。也许同学们会问,十多年矢志不移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底为了什么?省市领导告诉我们,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荣誉,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过程,实实在在地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造福于民。十几年来宝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鲜明地体现了创文惠民的本质。
如今,我市硬件设施改善举目可见,城市公民素质之美更如春雨润物,细而无声。徜徉城市之中,放眼望去,你会发现:随地吐痰的人少了,自觉排队候车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主动让座的人多了……清晨,和风拂面,市区铁路沿线绿色长廊如诗如画;黄昏,晚霞染天,一群群退休老人在渭河公园翩翩起舞、谈笑风生;在不经意间,宝鸡的天更蓝、水更碧、花更艳,人更美。这点点滴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文明正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创建工作虽取得喜人成绩,但这并不代表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已经尽善尽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测评标准为镜,可以培养我们的文明习惯。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来看,它并非深不可测、难以琢磨的高深理论,而是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和细节占了很大篇幅,譬如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随意插队、不乱扔东西、不讲粗话脏话等等,这些要求我们耳熟能详,说白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习惯。
滴水聚多成海洋,小善能养大素质。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从使用文明用语、展现文明行为等细微之处开始的。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何让这种文化积淀内化为富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城市文化品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离不开所有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
文明从来不是空泛抽象的概念,它根植于社会,体现于行动:一句“你好”,能给对方带来好的心情;一声“谢谢”,能让对方感受到善意;一个“对不起”,能让剑拔弩张的矛盾消弭于无形。在庄严的国旗下,让我们扪心自问:过马路你是否做到走人行道,是否做到了红灯停、绿灯行;乘坐公交车是否做到了自觉排队,是否做到了不拥挤不喧哗?你今天做到了,是否每天都做到了?你自己做到了,你的家长是否做到了?是否天天都做到了?今天,学校倡议在这半年内,全面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过马路、文明乘车”主题教育活动,用我们小学生的自觉行为、文明习惯影响自己的家长,督促、监督自己的家长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此外,当我们看见一些不文明行为,要敢于提醒,善于指正,在文明律己的同时能文明待人,如此,文明的氛围才能兴起,文明的习惯才能养成,文明之风才会驻扎在每个人的心中,城市的文明才会积淀。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要我们每个人迈出文明的一小步,都会使我们的城市文明前进一大步。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体现城市文明的每个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积淀城市文明的品格。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新学期里,我们的老师身体更健康,我们的同学生活更快乐,我们的学校明天更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