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探索新路径。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把打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湘南重镇、人民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宜居城市。这个定位立足优势,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现在关键是要加快科学转型。应该肯定经过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发展状态、产业业态、经济质态、环境生态和干部心态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从发展状态看,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欠账比较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全省第二大城市不相匹配;从产业业态看,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业比重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低于全省2.6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低于全省3.2个百分点,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经济质态看,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仅为6%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依赖度高,经济外向度低;从环境生态看,紫色页岩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污染治理的难度大,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干部心态看,既存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问题,也存在信心不足、无所作为的问题。这些都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来认真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的角度上看,强调的就是科学发展;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强调的善于领导。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必须转变思路,探索新路径,推进科学转型。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也是面临的紧迫任务。推进转型,首先是经济转型。主要是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即先进制造业基地、农产品供应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培植六大主导产业,即现代装备制造、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矿产开发及加工、新型能源、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打造三大产业聚集区,即高新开发区、白沙工业园、松木工业园。同时,要加快推进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生态转型和政府转型。切实把科学转型作为科学发展的新追求、新动力、新保障。
第三。提高执行力。提高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难题的能力,要进一步狠抓落实。重点要提高执行力。攻坚克难,最终取决于抓落实的能力。去年以来,抓落实上想了很多办法,也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提出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抓手,较好地形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又比如在争资跑项上,由财政考核,不要各个单位汇报成绩,分门别类,一清二楚,非常过硬。又比如这次中央和省委要求厉行节约,转变作风,汽车购买费要压减20%接待经费压减10%出国削减25%统统先由财政扣除,使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从源头上得到落实。再比如对县市区的考核,采取县委书记、县长流动现场会的方式,不听汇报,只看项目,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抓落实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作法上,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不能停留在过程上,一定要抓关键、抓要害、抓结果。一是抓落实必须打破常规。开会、发文、讲话、督查等等方式很有必要,但如果以为开了会、发了文、讲了话、督了查就等于落实了那就会铸成大错。更何况会议多、讲话多、文件多、考核多已成为一种顽症。抓好落实必须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形式主义。抓落实就要从根子上出实招、出硬招,抓到位。二是抓落实必须抓关键。不抓关键工作就落实不了毛主席早就讲过,党委书记的责任,一要出主意,二要用干部。这就是关键。任何工作都有一个要害部位、关键环节,比如发展,投资就是关键;民生,保障就是关键;环境,体制机制就是关键;所有工作,干部都是关键。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就牵住了牛鼻子。三是抓落实必须抓问责。抓落实是领导干部职责所在责任所在有职必尽、失职必究。只签订责任状,不落实问责制,责任状就形同虚设。责任不是虚的必须落实到一项项工作上,一个个项目上,一件件具体事情上。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行市级领导联基层、联企业、联项目,目的于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领导干部责任,转变干部作风,形成团结干事氛围,更好地统一思想。事实已经充分说明,统一思想对于抓好落实至关重要。一事当前,争论不休,折腾来折腾去,必定会丧失抓落实的机遇,虚耗抓落实的时间。因此,对于看准了事,要重视干前统一思想,减少阻力;干中统一思想,加快进度;还要重视干后统一思想。许多事情,干成了干好了更容易统一思想。四是抓落实必须重实干。就是要重视、重用“推土机”式的干部。推土机”式的干部,就是敢于碰硬的干部,就是无私无畏的干部,就是不回避矛盾的干部。抓落实很苦,必须心到身到挺身入局;抓落实很难,要得罪人,甚至会犯错误。对于“推土机”式干部,既要保护,也要宽容,更要打破常规大胆使用。
三、要着力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的能力
新形势下。经济活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发展深刻变化,人们思想观念复杂多样,出现风险和复杂局面的概率大大增多。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的能力,对现代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一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生于忧患。太平官”也不会太平。从去年以来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东莞劳资纠纷事件、湘西金融事件,死于安乐”没有忧患意识。以及地震、矿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可以看出,当前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影响社会安定的事件都呈现出频率高、规模大、影响长的特点。特别是经济风险、金融风险、能源危机、食品安全、环境危机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关系国家形象的重大问题。古人讲,居安思危。只要深入分析我情况,目前还无安可居。人口大市,信访总量相对基数大;农业大市,三农”问题相对突出;老工业基地,下岗困难职工相对集中;兵源大市,涉军问题相对要多;资源矿产丰富大市,安全生产压力相对大。尤其是财政困难,各方面欠账较多,任何时候都不可麻痹大意。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已经不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不是一般的工作任务,而是关系科学发展、关系执政能力的重大问题,头脑中要时刻绷紧这根弦,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有力应对。锟斤拷锟斤拷锟绞︼拷锟� m.dljs.net
二是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不预则废”预”就是要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建立高效的应急机制。凡事预则立。做好物资、制度、组织准备,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牢牢掌握主动权。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应急机制。担心的这些应急机制都躺在文件堆里,有的从来不看,从来不练,一旦出事,手忙脚乱,一团乱麻,相当危险。去年以来,也出了一些事,处置比较果断、比较稳妥,但也暴露出应急机制不健全、反应不及时、动员能力不强等问题。这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警醒。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根据参与人数或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等四个级别,都有严格量化界定标准。社会安全事件,又包括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刑事案件等。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应当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快速决策制定过程、高效统一指挥系统,有效畅通信息网络、预防预测预警体系、强大社会后勤保障制度、专业队伍培训储备建设、防护条件改善等多个方面。按照这个要求,没有建立应急机制的要抓紧制定应急机制;建立了应急机制的要进一步完善,加强演练,一旦出事,就能发挥作用。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才能够确保我复杂局势面前,处变不惊,举措得当,处置科学,应对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