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竹产业的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识到位,及时转变产业发展思路
年以来,随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大,国家林业产业导向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对天然林实行全面禁伐,我市的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农村群众、国有林业企业和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部分农村群众甚至出现了生计困难。市委、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认真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深化市情认识,从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两业一城一市”发展战略到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充分说明了“竹业”是富民强市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竹产业健康发展
我市自实施造竹工程以来,始终将竹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市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年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和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竹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抓竹基地建设。竹基地建设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党政和技术业务“双线责任制”,乡镇和林业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发动、土地丈量和技术把关、质量验收,在年度考核奖励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先后有2个乡镇被一票否决,1个乡镇被取消单项考核资格。两个制度的执行,为扎实推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抚育管理,提高造竹工程质量
一是认真做好每年新造竹的规划。任务目标确定以后,乡镇按照尊重农户意愿、相对集中连片的要求落实造竹任务,并组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土地丈量工作,林业站同步完成小班区划与小班面积初步确认,以确保规划面积不低于任务数。二是组织和督促农户按规划实施,已经规划的,要确保满植满造。对在未规划地块上造竹的,须经林业部门同意,否则不予验收,不给补助。三是严格检查验收,实行市、乡两级检查验收制度。乡镇林业站按技术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对林业局负责。林业局根据林业站上报的自查验收情况,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逐一核查验收,确保面积真实、质量合格。四是强化工程后续管理,严格执行补植、抚育管理措施,将竹林抚育管护按至少50%以上权重列入竹基地建设考核内容,督促乡镇抓好抚育管护工作。
(四)全面兑现政策,调动群众种竹、护竹积极性
我市的造竹工程,无论是种苗费,还是管护费,凡是上级下拔的专项资金,都全部严格通过“一卡通”全额兑现到户。为充分调动农户造竹的积极性,在建设成本增大,资金严重不足,兑现计划指标不够的情况下,市人民政府对农户造竹实行每亩70元补贴。为了全力推进竹基地建设,政府已借贷款4300万元用于造竹,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造竹、护竹积极性,推动了造竹工程的深入实施。五是大力加快了竹基地网络公路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新建竹基地网络公路1400多公里,努力做到让竹农“砍得下、运得出、有效益”。
二、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今年造竹任务
年,我市竹基地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清理恢复受灾竹林54万亩,补植补造冻死竹林3.5万亩,新造竹3万亩,改造低产竹林1万亩,实施未成林竹林抚育30万亩,实施纸浆原料林丰产培育示范5000亩。
要完成以上任务,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将竹基地建设作为市、乡两级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双线”责任制,要求每村都要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一名行政干部负责组织发动等具体工作,每村要有一名林业技术干部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
二是抓好宣传发动。当前,要特别做好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的宣传和组织发动,重点是受灾竹林清砍、松土、施肥、补植,确保在4月中旬前后完成竹林清砍、松土、施肥、补植和新造竹工作。
三是努力兑现政策。年21万亩的荒山造林补助1050万元已到位,我市将尽一切努力再筹措505万元资金,对尚未兑现的造竹补助,按我市确定的补助标准,尽快兑现到农户,以此推动今年造竹工作。
四是严格实行考核。今年我市将改革综合考核办法,把以前重收入改为重发展,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具体讲,就是不再考核乡镇财政税收,重点考核乡镇的发展经济能力。因此,在竹业发展上,主要考核内容就是造竹情况,竹林管护情况和竹子销售情况。通过考核,进一步推进我市竹产业快速发展。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在你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市的竹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的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主任、主任、市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对竹业发展的要求,借鉴其他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把建设生态、培育资源和做大产业密切结合,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黔北综合经济示范区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