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监督力度泛化,监督空气不浓。难以监督“一把手”社会原因。监督主体监督“一把手”主动性不强,思想上存在种种顾虑。有的上级在对下级“一把手”进行监督时,担心别人说自己对下级不信任、不放手,甚至怕丢选票,因此对下级“一把手”存在问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监督时,担心别人说自己破坏团结,怕今后不好共事,因此也是一团和气,遇到问题绕道走。下级由于处在一把手”管理监督下,更是担心领导打击报复,给自己穿小鞋,而不敢监督。
第四。监督制度不完备,监督内容不全面。难以监督“一把手”制度原因。近年来,领导干部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干部监督上已经确立了不少制度,但这些制度比较原则,正面要求多,具体实施细则少,与制度配套的相应措施更少,对“一把手”监督常常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监督的作用和效果也不是很好。主要表现为监督违法违纪多,监督决策失误少;事后追惩多,日常监管少;具体微观事项监督多,全面宏观控制少;对事监督多,对人监督少;行使任免权多,行使弹劾权少;应急性治标性规定多,长效性治本性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措施少;一般性、抽象性规定多,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少。监督者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影响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四、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优化监督环境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意识。
强化对“一把手”监督。正确行使权力”主题教育活动这个契机,首要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深度决定了其接受监督的态度。当前要抓住“弘扬新风正气。教育各级党政“一把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党政“一把手”正确对待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积极配合监督,树立越是担子重、责任大,越是要接受监督的观念。
除了对党政“一把手”即监督客体要加强思想教育外。破除各种错误观念,还要注意教育监督主体。真正承担起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责任,增强监督主体履行监督职责的主动性,努力营造勇于监督、扶正祛邪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监督体系。打造立体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
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还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强对“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保证。目前的体系建设。
要实行监督权与管理权相统一的原则。哪一级管理的干部就要以那一级为主进行监督。上级组织要对下级“一把手”工作和思想作风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不但要听“一把手”本人的汇报,也要多听取包括副职在内的其他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将下级班子“一把手”政治思想、领导活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组织视野,及时发现和解决带有苗头性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同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要针对党风和行政生活中容易发生违纪问题的环节,积极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搞好事前监督。进一步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有效性。从实践情况看,一是强化上级管理监督。对“一把手”最有效的监督,还是上级监督。因为来自班子成员和群众的反映,最终还是需要组织调查处理。加强上级机关对“一把手”管理监督。
二是强化班子内部监督。着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针对性。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定合理、可行而有效的议事决策规则,形成刚性制度,严格加以执行,将“一把手”权力合理分解并置于有效监督之中。干部管理工作中,要把“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作为其升降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强化专门机关的监督。使纪检监察机关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权威性。一方面要理清现有的体制。应对体制作稍微的调整,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从同级党政领导为主、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辅,改为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从而使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政“一把手”实施监督有较大的独立性。
摆正各种监督主体在监督系统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不同的监督部门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其次要通过制定联系例会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首先要通过制定有关监督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建立人大、政协、审计、反贪等相关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规定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加强监督主体间的沟通,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共同研究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变各自为政,互相封闭的工作格局,形成“一把手”监督的合力,提高监督的实效。
四是强化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感觉最直接,进一步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全面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反应最敏锐。因此我要依靠和发动群众的监督力量,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监督制度,拓宽和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权力运行的人民民主监督机制,使人民监督具有规范的系统的制度保证。同时也要继续深入推进“两公开一监督”和干部提拔使用任前公示制度,不仅让监督人有知情权,还要创造条件让他敢于监督,能够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使其一以贯之地支持干事者,鼓励改革者,教育失误者,揭露腐败者。
三加强管理。构建防范制约机制创新制度。
坚持制度建设是健全有效预防。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工作机制的根本途径,及时发现、严肃查处。也是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认为,当前应该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把手”监督制度的创新。
一是抓细化。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配套制度建设。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分别对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等十种监督制度做出了具体规定,构成了一个监督制度体系。但这十项制度都是较为原则的规定,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使其进一步细化,具有更强操作性,从而充分发挥出制度对“一把手”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达到教育、诫勉、激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