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农村,来自农民,作为一名信合人,我理应把我的青春和热血洒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这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是对农村信用社坚持“三农”服务方向的最好诠释。在十多年的信贷生涯中,同志以其真诚的心、踏实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实践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联系三农最好的桥梁和纽带”。凡是他包过片的村组,凡是他接触过的农民朋友,都亲切地戏称为“肖文人”,老肖很喜欢这个称呼,他说:“农民朋友这样称呼我,说明我和他们没有距离”。在包片联系的区域面积内,最远的村来回得半个月之久,参加工作25个年头,没有一个中秋佳节同家人团聚过,有18个春节都没能回家过年,就连其父亲去世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他的母亲年老体弱患有骨质增生也不能常常照料,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但对待自己所包区域片的农户,却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直用真心、爱心、耐心温暖着每个农户的心!每月有20天以上时间往返于各村,进村入户,经常给许多农户捎钱存款、捎折取款,捎带信件、捎买东西,帮他们捎缴电话费、电费,为他们在乡学校读书的子女捎带米面烙馍等。对广大农户细致入微的帮助,极大的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近年来发放的新增贷款到期后,80%以上的农户都能够主动上门归还贷款本息。在自己的管辖片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联络网和人格信誉网,每年都有数10户在外打工的农户通过农行或邮政局给他汇款回来归还贷款。
不畏艰辛清非克难
资产质量差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深谙此理,深深感受到身为一名信贷员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在清非收息工作中,发扬信合人不怕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温暖千家万户的“五千五万”精神,对不同的贷户采取不同的收贷措施,共收回1970年以来各种疑难贷款100多笔、20万元。原何坪乡赵台村白建有85年3月贷款500元,年底由于赌博杀人被枪毙,妻子改嫁,孩子夭折,家有一弟继承了财产,多年催收无果,后通过诉诸法律,使其弟归还了贷款本息,盘活了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乡肖西坪村的郑浩玺贷款45元,时间长达20多年,其人在兰州流浪10多年未归,在催收过程中了解到该郑在演武乡路家塬村有一个女儿,就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其女儿替父亲还清了债务。原何坪乡沈岭村的井西安是个光棍,1990年贷款500元购买耕畜,不料没过两年此人又恶习染身,撇下家中70多岁的老母不管,游逛不归家,4年间上门数十次催收找不见人,在冬的一天,听说该贷户回到村里,他立即翻山越岭到该贷户家,将其堵在家中,以一副不还贷款不撤人的气势终于将此人折服,当夜借钱还清了本息。乡杨坪沟村的黄天兰,1970年至1974年共贷款7笔金额22元,80年代后随丈夫沈学敏到甜水水泥厂定居,连续多年给沈发催收单,但均无果,后通过给水泥厂劳动人事部门多次发催收函件,终于经水泥厂配合汇来了贷款本息。象这样金额小至三、五元,多至数千元的贷户和一些眼见收回无望的贷款,从来都没有因为额小、年代久远而轻言放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付出一百分的努力来保全信用社的资产。信用社一半以上的利息收入都是由同志这样常年奔波进村入户,发扬“啃”的顽强作风,一点一点收回来的,信用社的同志们信服的称他为“清非收息的急先锋”。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多年来,在他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服务于农村和农民,展示着信合人的风采,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寒冬酷暑。其实一个不也正是我们信合系统广大骋驰在农村的农金员的一个缩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