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始于爱心。树要栽好,需要对树的成活抱有强烈的希冀。假如你有个继子,名义上是父子关系,却很难对他的成败真心喜悦或悲伤,但是亲生儿女就不一样了,他是你的作品,你生命的延续。你当然会不惜用心全部的力量与智慧去促其成长。原人大附中名师王金战让那么多的学生考上好大学并不令我很在意,但他将自己没考上高中的女儿,通过亲自调教,最终将其送进了北大法学院,却让我觉得他真有些本领。不能不说这有爱心在支撑。任何一个教师都不会怀疑,把学生当然子女来教育会不倾尽全力。
教育过程需要耐心。树的成材非经多年不成,育人更是如此。就在我跟大家说话的此时此刻,我班上很有可能有学生借上厕所的机会到外面去透风了。我经常和李老师笑谈,带一届学生就是与部分学生做斗争的三年,而大多是以我们老师的妥协和失败告终的。是啊,以成人的思维思考学生,以高三的眼光看高一的学生,可能是急功近利的行为。我经常跟学生说,我教不了你们什么,生活将教会你安身立命所需要的一切:你们睁眼看看,班上谁的成绩最好,他是怎么学习的;班上谁最受人尊敬,他是怎么做人的;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又有哪些特点等等。世界上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是要经历挫折之后才会刻骨铭心的地记住道理,之前许多的行为可能都是徒劳的。我能做的就是怀有耐心,帮助学生体验和思考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风雨历程,找到一个契机,让他们坚强起来。如果他是可造之材,我将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高中三年或更短时间内,心智成熟下来。细心想来,频繁的愤怒只会亵渎你的智慧,过多的唠叨只能说明你的无能。少批评,少表扬,少表态,多给学生看世界的机会。
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野生植物的总比盆栽的植物生命力顽强,这就是人为的祸害。陶行知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我认为,如果教育是增添我们老师和学生的痛苦的教育,那我宁愿不要这样的教育。而长期的强迫行为一定会引发老师和学生的痛苦。我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都以能否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情为考虑的重点。我会不惜时间及其他任何成本,让我的学生深知自主的重要。我冒着现在考试成绩可能很差的风险,在任教的两个班推行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试验。在进高一的第一天,我寄语我班上的学生,学习不要有任何的依赖心理,不依赖老师,不依赖这名校的光环,你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至于更多的方法,适时而变,因人而异,不在此赘述。
水平有限,仅有此悟,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