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XX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XX社区的前身是XX居民委员会,2010年由XX综合管理处划给地方管理,XX社区现隶属于钟山区XX镇,现对XX、XX村、XX村的全体非农业人口进行管理。XX社区居委会办公位于XX中心一条街繁华地段,现按三个自然村(一村、二村、三村)15居民小组管理,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所辖一井区0.2平方公里、二井区0.2平方公里、家属区2.1平方公里);总户数2113户,总人口7702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6人,空巢老人22户,三无老人1人)。社区辖区内有国有大企业XX机关;有个体工商户86户、超市2个;有学校3所、托儿所3个、农贸市场1处、医务珍所2个、退休老年活动室1个、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中心1个、居民文化活动室1个。
社区承担着党委和政府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教育宣传。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维稳信访、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开展服务项目有劳动保障、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社区文化和环境卫生等相关工作。
XX社区“十二五”期间,社区加强了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落实“四有”(有房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措施为目标,在上级政府的协调和和支持下,做到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培育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企业管理转为地方管理特色的社区建设路子。2002年至今连续三年被镇考核为居民社区第一名。五年来社区建设情况如下:
1、打造社区工作平台,构建为民服务阵地。“十二五”前,那时的社区叫XX家属委员会,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平均不足60平方米。目前,全区社区办会用房和活动用房总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和XX协调合作下基本建立了“四室二站两栏一校一场地”(五室:社区警务室、社区阅览室、社区图书室、社区文化娱乐室;二站:社区计生服务站、劳动和社会事务工作站;两栏:社区宣传栏、社区公示栏;一校:社区居民学校,一场地:社区室外活动场所。)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正在向上级申请审批中,把XX社区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居民办事。
2、优化社区队伍结构,提升业务能力素质。2013年通过换届选举和公开招聘,社区工作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社区工作者共1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8.6%,平均年龄38.2岁。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此外社区有志愿者720人,劳动保障专管员2人,流动人口协管员2人,卫生保洁员54人(XX卫生队人员),社区协管员15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规范化、制度化的综合性的社区工作队伍。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难”意识,积极参与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3、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社区便于管理、便于自治、便于资源共享的要求,提高社区的整合能力。XX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有1个社区党支部、15个居民小组。社区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居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制度得到了加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多种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工作人员承担起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周到的社会福利与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老龄、信访、殡葬等社区服务。
二、XX社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有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较完备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合理开发配置社区资源,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
2、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需要。
3、社区的奋斗目标:
按照镇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汪镇、文明汪镇、平安汪镇和法治汪镇的主题,从巩固建设特色社区入手,按照“民主管理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标准要求,全面推进社区四大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功能建设、信息化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区的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促进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力争2020年底基本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总体目标。
三、“十三五”的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平台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民主
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职工党员、流动党员转入到社区党组织达到90%以上;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社区内党员情况明、底数清,有党员花名册,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工作体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逐步推行居民直接选举制度,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组织机构,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在社区事务中的作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沟通协调,保障居民群众的决策权,强化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组织引导各类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社区居委会设立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政务、居务工作,公开的内容及时,真实,完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成员单位代表评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工作情况,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是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力争五年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标准化社区规模和水准。从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照“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的标准,采取申请(划拔、新建、购买、置换或给予必要的补助)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保证社区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功能得到扩展,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力争五年内所有社区“两房”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社区要建立规范化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明确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多位一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党员、社区工作者代理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逐步实现社区办事“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对社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资,形成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长效机制。
2、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要强化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改进社区工作者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社区工作待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激发社区工作者奉献社区的热情。力争五年内8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努力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
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力量。社区志愿者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邻里互助,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通过社区各类群众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把居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形成参与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社区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5%以上,并做到定期开展活动和经常性开展活动相结合,形成志愿服务、义务服务正常化的道德风尚。
3、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是社区救助服务。依法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制度,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二是社区就业服务。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结合发展社区经济,开发治安巡逻、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及托老、托幼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自谋职业或者自主创业,为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到“十三五”期末,基本消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
三是社区优抚服务。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军属。为矿退休职工的转业军人提供教育、健身、娱乐、就医等社区服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做好优抚对象特别是退役士兵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工作,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四是社区助残服务。以家庭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大力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扶持残疾人在社区内个体就业和安排到社会福利企业就业。广泛发动社区残疾人参与社区残协、志愿者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新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无偿或低偿帮扶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五是社区为老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紧急救助等形式多样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扩展功能。依托社区各类老年文化组织,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建起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站,老年学校。让60%以上的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扶持社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六是社区未成年人服务。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切实解决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师资力量等实际问题。社区要从未成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效果突出的品牌活动项目。
七是社区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配套政策,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大力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居民可以在社区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让社区全科医生进住社区,力争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满意率达到80%,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100%。
八是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服务,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建章立制,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社区保安、保绿、保洁工作。
九是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以XX社区警务室主,社区内的治保、民事调解及其它社会治安为辅,按照“群防群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和登记工作,消除社区各种不稳定因素,反对迷信,建立移风易俗型社区。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健全,社会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群防群治,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力争居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民事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无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严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力争当年释放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与法制教育,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力争普法教育率达100%。
十是社区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各社区要利用各种文体设施,大力培育社区文艺团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展现XX社区居民的文明风采。大力推进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以现有文化、体育设施为依托,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力争五年内,社区建有3支以上的群众性文体队伍,建起室外健身广场和配套文体器材,社区的图书阅览室藏书在2000册以上。
十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XX社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所建的矿井,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矿区内10公里公路现已损坏、行人行车很不方便;供电线路、供水管路老化,不能满足居民正常生活的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专门资金就要上千万元。社区要积极争取XX人民政府和住社区大企业支持,给居民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生存空间。
四、落实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发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对社区在城市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共创和谐美好新社区的建设上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强化组织保障:社区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这个重点,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推进工作创新。积极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要紧紧依靠镇政府,驻社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
3、健全投入机制:首先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物质保障机制,希望社区用房建设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请求政府加大对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的投入,解决社区服务基础薄弱,资金、场地短缺等突出问题。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社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入,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捐助的社区发展资金和长效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