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一、风景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风景旅游资源可以简称风景资源或旅游资源,这些概念的广义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关于风景资源,国家建设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系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
风景旅游资源,是激起旅游者兴趣并导致各种旅游活动最直接的第一位因素,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风景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一国或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风景旅游资源主要有如下特征:①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有形无形的一切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都可能孕育着旅游吸引力的条件和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导致旅游业开发。因此其范畴、领域之广泛,为其他各种资源所不及。②整体性,一种风景旅游资源与另一种风景旅游资源之间、风景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深刻联系,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彼此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③可变性,是指风景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萌生和变化,风景旅游资源,具有可增长性、衰败性及时代性,整体上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它与生产力发展,社会、科技进步紧密联系,不断革新变化,创造新的内容和领域。④地域性,是许多资源分布的共同特征之一。风景旅游资源这一特征尤为明显,表现在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形成不同的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万千景象,引发了人们对外乡异邦的了解、来往的热情与兴趣,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并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基础。
二、中国风景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大地,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因此,无论就自然的或人文的各方面条件而论,我国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之邦,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更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类型多,分布广
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既有看得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实体,又有凭借亲身体验感受的民俗风情、传说典故,从古代到现代和新生的有变化的动态景观和活的生命体,也有静止不动的物体,从空中到地面和地下,类型多样,各具特色。
在地域空间上,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全国各省市区都分布有不同类型的风景旅游资源。从东海之滨到我国西部边陲,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五大丘陵,纵横交错的各大山系,无不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自然风光中,我国中原地区有泰山、嵩山、恒山、华山、太白山、黄河壶口瀑布等;华中有长江三峡、神农架、洞庭湖、峨眉山、九寨沟、张家界、庐山等;西南有滇池、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珍珠泉、黄果树瀑布、七星岩等;西北有博格达雪峰、天池、火焰山、鸣沙山、青海湖等;东北有长白雪峰、五大连池等。人文风景资源更是多姿多彩,不仅塔、楼、寺、观、亭阁、园林、古遗址、古墓葬、古城等种类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等民族风情,更是各具风采,尤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最丰富。
(二)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我国风景资源往往以某一类或两类为主,集中连片或呈带状分布,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如西北甘、宁、青、新古丝路和唐藩古道沿线,以古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分布有麦积山石窟、一百零八塔、须弥山石窟、西夏王陵、银川清真寺、海宝塔、拉卜楞寺、炳灵寺石窟、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高昌古城遗迹、交河古城遗迹、火焰山、葡萄沟、克孜尔千佛洞等,形成以古文化遗址遗迹和古寺庙建筑为主的古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区。西南地区云、桂、黔三省区地形复杂,石灰岩溶蚀地貌发育,有路南石林、桂林山水、贵州溶洞,以及“圣泉”、“乳泉”、珍珠泉和苍山、洱海、滇池、淳江等奇山异水,加之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因而形成以自然山水胜景民族风情为主的西南奇山异水风土民情旅游资源区。另外还有内蒙古以草原风情为主,华中以名山、峡谷胜景为主,华东以山水、园林为主,中原地区以古都文化胜迹为主的旅游资源,等等。
(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
我国山河锦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物,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财富。这些古迹遗物中,有不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构成独特的风景名胜。例如,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军都山南麓的一个小盆地中,方圆40km2,四面环山,13座陵墓群构成的人文景观与整个盆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规模宏大的陵园风景区。
我国一些城市及附近的风景区,如北京西山风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昆明西山风景区、西安骊山风景区等更是自然、人文因素相融合而形成的风景名胜的代表。我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包括乡村聚落的选址和规划建设,不仅考虑政治、经济、交通、地理位置诸条件,而且重视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其他城市,例如南京,北临滚滚长江,东有巍巍钟山,这里景色秀丽多姿,气势磅礴,又有六朝古都的不少遗迹,如孙中山陵、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陵园等人文建筑,是一座融化在秀山丽水之中的城市。我国风景旅游资源中,自然与人文因素相融而成的还有很多。我国风景资源中,自然风景区往往有亭、台、楼、塔、碑、刻等人工造景点缀;名胜古迹等人文风景资源则往往巧妙地利用自然背景陪衬,形成具有整体综合观赏价值的风景。
(四)风景奇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风景资源中,从山川风光到虫鱼鸟兽、树木花草,从文物古迹到民族风情、文化艺术,都有许多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的奇景,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更是让国际游人感到新奇,耳目一新。例如,自然风光中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构成“黄山之奇”。我国还有许多奇树、奇花、奇草,如西双版纳有会“流血的树”、“流油的树”,福建九龙江一带有一种“四季开花结果的橘林”,云南耿马县的“钟表花”等等。文物古迹等人文资源更有许多奇特性,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临潼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乃至中国书法、烹饪、丝绸、瓷器等精艺,游人无不称奇。我国56个民族的风土民情,对异族异乡的游人也有新鲜而奇特的吸引力。
我国是世界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历史非常久远。悠久的开发历史,使得我国所有风景区,几乎无一例外地渗透了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是我们的祖先,按照自己的山水观,经过数千年的历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而成的。如果从“禹封九山”算起,那么我国风景区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风景旅游资源,经过历代的开发培育和改造,景点不断增多,再加上佛、道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刻石,以及其他赞美诗文碑石、亭台、桥栈等,使得其观赏内容越来越丰富。
(五)无限风光,开发前景广阔
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无论是已开发的还是潜在的、尚未开发的,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众多的数量。我国大地上,各大山系纵横交错,大江大河及其如网的支流穿流其间,还有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由于大自然的塑造,形成许多奇峰异石、峡谷险滩及泉、瀑、洞、台等自然胜景,千姿百态,山有山象,水有水景,山水相映。风光绮丽的桂林山水、奇峰竞秀的黄山胜景、晶莹高耸的天山雪峰,景象独特的五大连池,还有三山五岳、长江三峡、路南石林、张家界、九寨沟等等。同时,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无数的文化古迹、遗迹名胜,并与自然风光相互叠加,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密度。不仅如此,我国还有50多个民族,各具风采的民族风情,民间工艺、艺术、武术等,流派众多,地方特色明显。风景旅游资源数量多,成片分布,景观奇特,吸引力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要了解如此丰富多样的资源,有必要剖析资源的不同类型,掌握其类型框架和不同类型的基本情况。现依照前述的分类框架,将我国风景旅游资源各类型阐释如下。
(一)自然风光资源
自然风光资源就是指那些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能够吸引人们参观游览的自然风光。我国辽阔的疆域,巨大的经纬度差异(南北跨纬度约49度,东西经度跨60多度)和背依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呈网格状分布的地貌格局,以及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地域分异中的水平地带交错,加深了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我国类型众多、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资源的地理基础。自然风光资源以名山奇峰、秀水胜景、天象气候、珍禽异兽、观赏植物等为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
1.山岳风光。我国多山,山岳风光是以其形体给旅游者以雄伟、高大、庄重、深邃、奥秘、秀丽、奇绝等丰富的美感。一般说,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变化多端,可以进行消夏避暑、观光游览、登山健身、科学考察等多种活动。根据美学形象和观赏效果,结合成因,山岳风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花岗岩山岳风光。花岗岩坚硬耐蚀,三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现象十分普遍,常常形成许多别具风格的奇山怪石景象。例如海南崖县“南天一柱”,黄山“莲花峰”、“仙人指路”,九华山“观音峰”等。我国自北向南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黄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②喀斯特山水风光。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型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桥、地下河、溶洞等。我国有石灰岩面积约13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喀斯特山水著称的云南、贵州、广西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典型。这里有桂林山水、阳朔漓江风光、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兴文的石海洞乡、广东肇庆七星岩等。同时南方喀斯特区几乎无山不洞,例如广西阳朔月亮山、贵州安顺的龙宫洞、柳州的万华洞等,北方如北京十渡、涞水野山坡、北岳恒山等。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华,串状起伏,形如梯田,凹处积水滋生出各种藻类,呈现出斑斓多采的色调,景象异常壮丽,以四川松潘境内的黄龙寺附近最为典型。
③丹霞山石风光。红色砂岩造型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形”。红色砂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风化侵蚀,也便于人工斧凿或雕刻,例如四川乐山大佛、广元摩崖石刻等。我国红色砂岩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风景区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贵溪的龙山,四川灌县青城山、安徽休宁与黟县之间齐云山、四川乐山市的乐山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四周的山岳也是丹霞风光。
④火山地貌风光。火山是一种地质活动的产物,火山地貌景观中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流台地等,对游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以及台湾和雷琼地区与西南地区,著名的有长白山景区天池、镜泊湖和黑龙江德都的五大连池、台湾大屯火山群、广东湛江湖光岩、云南腾冲打鹰山等。
⑤其他名山风光。我国还有发育在其他岩层上的名山。庐山是由沉积岩形成的垒式断块山,张家界、索溪峪和天子山主要由石英砂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构成,五台山由前寒武纪沉积岩石构成,中岳嵩山主体由石英砂岩构成,武当山主要由火山碎屑岩、云母石英片岩及火山组成,浙江东南的雁荡山主要由流纹岩、凝灰岩构成,峨眉山主要由沉积岩断块隆起而成。
在我国兰州-昆明一线以西的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有系列巨型山脉,从北到南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近期已陆续对外开放,成为吸引各国登山健儿大显身手的胜地。
2.河湖泉瀑。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幽。自然风光中的山水景象历来是自然界中最妩媚、动人的画卷。
①河川峡谷风光。我国江河众多。著名的长江三峡气势磅礴;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雄奇;漓江碧水清澈见底;明丽的富春江碧波帆影;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四时长丰的珠江,沿岸林木葱茏,山青水秀。
②湖泊水库。我国湖泊星罗棋布。以天然景色取胜的大湖深泊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长白山天池、黑龙江兴凯湖、云南滇池、台湾日月潭以及高原湖泊等;园林湖有杭州西湖、嘉兴南湖、武汉东湖等;人工湖有三门峡、刘家峡、十三陵等。
③瀑布风光。我国瀑布很多。贵州有黄果树瀑布,吉林白头山天池有长白瀑布,云南路南石林有大叠水瀑布等。它们个个状如万马奔腾,声若巨雷轰鸣,使风景区充满无限活力。
④泉水风光。我国山间、平地都有泉涌。多数温泉、矿泉所在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是旅游胜地,也是疗养、沐浴的好去处,例如陕西的华清池、广东的从化温泉,山东崂山的矿泉水。
3.海岸、沙滩、岩岛风景资源。我国大陆海岸线曲折绵延,海湾众多,海岸类型多样,不仅有岩岸、沙岸、泥岸,还有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在海湾的顶部常分布着空气清新、阳光和熙、滩缓沙细的海滩,为优良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例如大连、青岛、北戴河、威海、普陀、鼓浪屿、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早已名扬海内外;还有烟台、连云港、南通、北海等广阔海滨游览休息地有待开发利用。我国辽阔的海疆拥有5000多个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为我国三大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庙岛群岛以及南海海域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是我国著名的群岛。大连市西的小龙岛,岛上蝮蛇触目皆是,成为著名的蛇岛,此岛附近另有一鸟岛。台湾的兰屿、葡江的江心屿等,虽是弹丸小岛,却是旅游胜境。漫长的海岸与星罗棋布的岛屿,构成了海滨风景资源的雄厚基础,加以温暖的气候条件,有较长的旅游季节。所以,我国海岸、沙滩、岛屿风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4.气象气候风光资源。气象气候风光是指大气在日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如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都是可供观赏和游乐的独特景观。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气象气候景观。南北跨五个气候带,地势高差数千米,就形成了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特点,可促进旅游季节均衡发展。我国自古就有因时制宜安排游览活动的优良传统,例如春戏桃柳、夏赏风荷、秋临丹桂、冬咏寒梅之类。在冬季西北和北方要开展滑雪、冰灯节、滑冰、爬山、骑马、狩猎等活动;南方可开展游园、泛舟、垂钓、冬泳等活动。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雪景,冰城哈尔滨的冰雕,华山、黄山、庐山的云海,峨眉山的宝光,太白山的积雪等,都是著名的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5.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植物是构景中不可缺少的。据调查,我国有高等植物32000多种,仅乔木就有2000多种(美洲只有600种,欧洲仅有250种,其他大洲更少)。许多植物种属为我国所独有。故我国有“世界树木宝库”之称。云南省素称“植物王国”,植物种类约占全国一半。而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那里有100多种世界植物“大全”上没有记载过的品种,可谓无奇不有。例如贵州的中国鸽子树珙桐、公孙树银杏、活化石水杉等。还有一些树木,因历史悠久,或造型奇特,而成为游览探胜的对象,如黄山迎客松。
我国有鸟类1160多种,占世界的13.5%;兽类420多种,占世界的11.3%,两栖和爬行动物500多种,占世界12%;陆栖动物占世界10%,动物资源极其丰富。我国珍贵稀有的动物有寒温带、温带的丹顶鹤、东北虎、紫貂;温带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带的高鼻羚羊、野骆驼、野马等,多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川、甘等地的高原草甸;寒漠中的珍稀动物野牦牛、蓝马鸡等,山地森林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我国四川西部、北部山地和陕西南部秦岭海拔2000~4000m的高山箭竹林中,是世界唯一有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大熊猫非常珍贵,是中国的国宝。热带森林中有长臂猿、孔雀、野象等珍贵动物。珍贵的水生动物有扬子鳄、白鳍豚、文昌鱼等。
生物景观进一步可以分为森林景观、草原风光、名树古木、奇花异卉、佳果名茶、珍奇动物等几大类。
6.风沙、戈壁和黄土高原景观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黄沙西海际,白草北连天”,这是唐代诗人岑参描绘新疆沙海莽莽的诗句。沙漠、戈壁、雅丹等干旱地貌构成了特殊的,具有吸引力的观光旅游资源的一个类型。沙漠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例如腾格里沙漠南端宁夏中卫沙坡头的鸣沙,甘肃敦煌月牙泉和鸣沙山,新疆乌尔禾“风城”,将军戈壁上“魔鬼城”等均是沙漠、戈壁奇观;而黄土源、梁、峁、黄土柱、黄土溶洞、黄土天生桥则是独特的黄土侵蚀景观。它们都是诱人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猎奇、探险者和研究者前往一睹其风采。
7.其他。我国一些地区,还有较特殊或典型的地学旅游资源。例如泥石流和地幔现象,前者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代表,后者以河南鹤壁上峪村附近保存最完整,吸引着不少游人。同时地层下面也埋藏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著名的山东临沂山旺村,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四川自贡市已建成一座恐龙化石博物馆。
(二)人文风景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结晶,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给人以知识、教育、乐趣和美的享受,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供人们考察、研究,例如古遗址、古陵墓、古建筑,以及园林造景、城市风貌,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各类纪念地、博物馆、文化娱乐场所,以及宗教艺术和军事、交通、水利工程设施等。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瑰丽的东方文化。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各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为我国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1.历史古迹。①古遗址。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猿人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我国已发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不仅对游人充满了神秘、奇妙的吸引力,也是寻求我国灿烂文化渊源的场所。如反映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游览点。
我国还有许多古代城池遗址、古代关隘遗址和古代战场遗址,例如西安北郊的汉代长安城遗址、关中平原西部的古周城遗址、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古城和交河古城遗址、黑龙江省的金代蒲与路故城遗址、山东的鲁国故城遗址,以及古大散关遗址、古阳关遗址、古潼关遗址、古剑门关遗址、三国赤壁之战遗址和楚、汉鸿门宴遗址等等,有的已对游人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游览观光者。
②古代建筑、工程。我国古代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具有高度的工程技术水平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古建筑有宫殿、坛庙、陵墓、园林、民居、佛寺、道观、清真寺、文庙、宝塔、桥梁、堤坝、城垣、古天文台、华表、牌坊、阙、楼等等,它们几乎遍布全国,为祖国山河增辉。
我国历史上的宫殿及帝王陵墓主要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长春伪满皇宫,西藏布达拉宫既是喇嘛庙,又是一座宫殿。居我国首位的陵墓是陕西黄陵的黄帝陵,还有盘古冢、伏羲陵、女娲陵、神农陵等,现在保存较好的有清东、西陵和明十三陵,以及乾陵、照陵、茂陵等,秦以后的其他帝王陵寝。另外还有一批名人墓葬,例如南京中山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保存下来的宗教建筑较多,年代也较久远。道教如北京白云观、四川青羊宫、陕西楼观台等,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是我国三大道教胜地。佛教有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为四大佛教圣山,另有洛阳白马寺和泉州开元寺、清真寺等都是游客教徒拜谒、观光之地。还有一些坛庙、祠堂及名人纪念性的宗祠等。
我国园林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特点是既典型地再现了自然山水之美,又力求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在造园的形制规模上,皇家园林占地宽广,富丽堂皇,如有“万园之园”称誉的圆明园;私家园林幽邃曲折、小巧玲珑,例如江南园林。古典园林萃集江南,以苏州最为著名,例如拙政园、网狮园、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都是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我国北方,多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例如北宋开封的宫苑“艮岳”,现存清代的北京颐和园和北海公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我国有不少军事防御工程,水利工程及桥梁工程保存至今,堪称世界奇迹,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修建时期之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都江堰是名扬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京杭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不仅工程浩大,历史、科学价值也很高。我国闻名的古桥有河北赵州桥(安济桥)、福建漳州虎渡桥、北京卢沟桥等。
③古老名城。城市集中反映区域经济、文化历史的风貌。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国家第一批公布的有24个,第二批公布的38个,共计62个。其中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为最著名的六大古都,它们现在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另外,还有广州、大连、桂林等也都是闻名于世的旅游城市。由于自然条件或人文因素的特殊性,我国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旅游城市,例如“山城”重庆,“水城”苏州、绍兴,“江城”武汉,“泉城”济南、福州等等。
2.革命纪念地、博物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中,留下了许多革命的遗迹,主要有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遗址、战役遗址、革命会址、革命者故居、烈士陵园、纪念碑亭等。这些地方既是瞻仰、凭吊革命英烈和回顾革命历史的游览地,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同时还是革命历史研究的实物资料。
我国革命纪念地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有些还与自然山水风光、文化古迹、园林建筑等相结合,对游人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这些革命遗址和纪念地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址最多,分布最广,保存也最完整。著名的有井冈山,陕北古城延安则是举世瞩目的革命圣地,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地。另外还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南昌“八一”起义指挥部、古田会议会址、瑞金革命遗址、遵义会议会址、卢沟桥遗址、平型关战役遗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重庆办事处、遵义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同志故居、鲁迅故居等。还有一些遗址、遗迹,曾是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的地方。如南京雨花台、重庆渣滓洞、上海龙华纪念馆、江西上饶集中营等。
封建时期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起义、地主阶级革命及资产阶级革命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各式各样的革命史迹。例如安徽宿县大泽乡的“涉故台”,为陈胜、吴广起义旧址,广西金田村太平天国起义营盘,天津义和团起义地吕祖堂,小刀会起义地点上海豫园点春堂等。辛亥革命纪念地有武昌起义军旧址、成都辛亥保路纪念碑、南京中山陵、中山市孙中山故居、广州中山纪念堂、北京碧云寺孙中山先生衣冠家及纪念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以及秋瑾、黄兴、徐锡麟、廖仲恺等墓葬、故居。
此外,我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抗击外来侵略留下的值得纪念的遗址和纪念建筑。如山东蓬莱的御倭水城、西藏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广东的虎门炮台和三元里平英团遗址、林则徐销烟池等。
3.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传统和民族习俗;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各地区的生产、生活习俗也不相同。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和习俗,以及与各地自然条件相联系的不同生产、生活习俗,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主要有:①民族歌舞与节日活动;②民族住宅与服饰;③少数民族饮食风俗。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望果节、达马节等,苗族有“赶秋”、“冷酿廖”等,彝族有庆年节、火把节等,壮族有歌婆节,瑶族有达努节,傣族有泼水节,水族有端节,回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我国各地还有许多传统盛会,也是规模盛大,气氛热烈,对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如甘肃康乐县花山每年6月的“花儿会”,北疆哈萨克、蒙古族聚居区传统的赛马、叼羊、姑娘追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等。
我国各地和各民族的住宅,也多因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而形成各自的传统风格,北京居民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大、小兴安岭中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仙人柱”,傣族的“竹楼”,侗族村寨的“干栏式木楼”,云南拉祜族的“掌楼”,海南岛五指山黎族的“船形屋”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旅游活动观赏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风味食品乃至制作方法都极富有特色,是我国旅游活动的内容。我国少数民族在音乐、舞蹈、美术、民间工艺及民间文学领域创造了取之不尽的宝藏。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新疆各族人民远在唐代以前就创造过举世闻名的龟兹乐。傣族的孔雀舞与傣家的竹楼、椰林相映成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都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化艺术资源。黄河和长江哺育了灿烂的华夏文化,远古的石器、丰富的彩陶、古色斑斓的商周青铜器、琳琅满目的秦汉工艺品、雄伟庄严的北朝雕刻、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凝重典雅的宋元山水画、风格各异的明清小说,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条彩链,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历史典籍和文学名著;②旅游文学;③琴棋书画;④戏剧、杂技和武术。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情调和气派的珍宝,堪称华夏四绝。中国的武术及中医药和奇妙的气功术,吸引着世界各国游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筝已有2000年的历史,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爱好者,一年一度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我国还是一个戏剧之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著多的有流行全国的京剧、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浙江越剧、广东粤剧、山西晋剧、江苏评弹、上海沪剧、陕西秦腔等。我国的京剧,被外国人称为“国粹”,是很多国外游人盼望观赏的中国“歌剧”。另外,中国的“杂技”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皮影、评书等,也是文化艺术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5.名特产资源。中国各族人民培育和开发生产了品种繁多的传统名特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美酒、名菜、名点、各种名优瓜果、传统工艺品、风味小吃等,都享誉中外,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不少已成为旅游者购买和品尝的主要对象,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
中国丝绸品种繁多,丝织品种达8000多种,图案花色数以万计。上海的金三杯真丝印花绸,苏州的各种花绢,广东的香云纱都是驰誉国际的名牌产品。我国的刺绣也为“东方艺术明珠”,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玉雕、牙雕、泥塑、面塑,以及景泰蓝、内画壶、扇子、贴画、地毯、唐三彩等工艺品,均是很受欢迎的旅游商品。
川、苏、粤、鲁、沂、湘、闽、皖“八大菜系”各具特色;风味小吃有:北京的艾窝窝、萨其马,广东的水晶红菱角、莲籽蓉鸡角,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镇江的蟹黄汤包,四川的钟水饺、夫妻肺片等等,旅游者乐于品尝。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许多名茶又和风景清幽的名胜联系在一起。例如洞庭碧螺,产于风景如画的苏州太湖岛洞庭山上。杭州的龙井茶产于美丽的西子湖畔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坞等地,因此有“狮、龙、云、虎、梅”五品之称,被称为“无双品”。还有些名茶产于云雾缥渺的名山大岳,例如黄山毛峰茶、武夷山岩茶、普陀山佛茶、庐山云雾茶等。中国长期以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青茶、制茶经验,许多名茶揉制技术独特,风味别致。在中国游名山、鉴名胜、品名茶会更增添国内外旅游者的兴致。
四、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景旅游资源又各具特色。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对于了解和发挥各地区风景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划区,是了解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区域划分,为更好了解全国各地资源分布情况,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利弊条件,认识资源开发途径和旅游业发展前景,以便因地制宜拟订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措施,从而为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各地风景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区划的基础,其内容是根据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划分。区划首先以不打破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为原则。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也受地方行政机关的领导,并且与地区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机关还负责协调地区内,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项计划的执行及各部门的联系,所以旅游区应尽量与行政区一致。
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协调管理因素。旅游资源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是很复杂的,尽管如此,由于这些资源都是由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而形成的,因此,它们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着一定规律性。把同一类型或近似的旅游资源划在同一级旅游区内,有利于开发利用和组织旅游活动。
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全国可划分为十个大区。
(一)中原历史文化区
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简称中原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二市,面积86.5×104km2,占我国总面积的9.01%,人口29923.1万,占我国总人口的25.8%。
中原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中原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这里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
(二)华东山水园林区
本区地处长江下游,行政上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一市,面积51.62×104km2,人口215735439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03%。华东旅游资源区濒临东海、黄海。其中,苏、浙、沪属于沿海省份,皖、赣属于内陆省份,但距海较近,且与苏、浙、沪联系紧密,故也具有很大程度的近海位置优势。从经济地理位置看,本区属东部沿海地带,与经济较发达的华北、华中、华南经济区毗邻。人口稠密,技术力量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极为丰富,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经济水平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均居领先地位,经济实力雄厚,因此,对周围各地区乃至全国各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辐射力。
从旅游地理位置看,本区北靠中原古迹名胜旅游资源区,西接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南邻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这些相邻的旅游资源区都是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旅游业兴盛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客源地,它们均距华东较近,且华东区内部又有东西向的长江与南北向的京沪、京广和京九线等水陆交通线纵横交汇,这些交通动脉把华东与周围大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其吸引国内客源的有利条件。华东沿海多优良港口,也有一些大机场,其中,上海还有全国最重要的海港兼河港,又有著名的国际航空港,因此在吸引国际客源上也占有优势。华东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更为密集),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客源地。旅游资源又极其丰富多样,因此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既为“资源型”旅游区,又靠近客源市场,为“市场型”旅游区,成为一种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综合型”旅游区。区内交通十分发达,交通网密度仅次于东北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区,居全国第二位,是华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东北林海雪原区
本区位于我国东北部,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西连内蒙古自治区,西南以辽西走廊通往华北,南临渤海、黄海,北、东两面分别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和鸭绿江、图们江界河与俄罗斯、朝鲜相望,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寒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原野广阔,河流湖泊众多,山地林海茫茫,冬季冰雪覆盖大地,构成独具特色的北国风光。这里是我国历史上辽、金、清等王朝兴起之地,少数民族众多,工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文旅游资源区域特色明显,而且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四)华中名山峡谷区
华中旅游资源区,位于我国中部偏南的长江上中游,包括重庆、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一市。它北临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南接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区,西靠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东连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总面积95.7×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左右。本区地处我国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联系密切,原始的自然保护区风貌、壮丽的三峡风光以及引人入胜的三国胜迹等主要旅游资源又具有地域关联性,从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级旅游资源区。
(五)华南热带景观区
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简称华南区),位于我国最南端,由广东、福建、海南三省构成,面积约34×104km2,人口9944×104人(1990年),少数民族有黎、畲、回、苗、壮、满等族。华南大部分地处热带,自然景观以热带风光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流水侵蚀切割和风化、溶蚀等作用,形成许多奇石、幽谷和名山;绵长的海岸地带有不同类型的海岩和滨海景观,其中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景观别具特色,众多的岛屿千姿百态,风光各异,情趣无限。
华南区背陆面海,地理区位和条件优越,广州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旅游业起步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也居全国领先地位。
(六)西北“丝路”文化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新疆、宁夏和甘肃三省区。总面积206×104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1.4%。总人口4218.2×104人,占全国人口的3.72%。
本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属内陆型旅游资源区。从经济地理位置看,本区位于中国西部地带,是个待开发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技术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旅游地理位置看,本区北面与西面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接壤,有发展边境旅游的条件,东面及南面分别与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资源区、中原古迹名胜旅游资源区、华中旅游资源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相邻,众多的相邻关系也有利于西北区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区之间的旅游开展横向联合及区际协作。但从总体看,本区地理位置偏远,远离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带和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加之本区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人们对这一地区还比较陌生。交通不太便利,旅游参观比较费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外客源。
(七)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东侧,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总面积79×104km2,人口约1.12×108。有壮、苗、傣、瑶、白、水、布依、纳西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之一。
本旅游资源区内喀斯特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多民族的文化习俗绚丽多彩,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旅游资源区之一。
(八)北疆塞外草原风情区
内蒙古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幅员辽阔,面积118.3×104km2,仅次于新疆、西藏,居我国第三位,北以漫长的国界线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东连东北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区,南接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西临西北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区。本区旅游资源以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为特色。此外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茫茫的原始森林、浩翰的沙漠戈壁风光等,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区之一。
(九)青藏高原区
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和西藏两省区。总面积190×104km2。它占有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世界大河——长江、黄河、恒河和印度河——都发源于此,江山多娇,景色壮丽。这里既有绵延万里耸立云霄的高山雪峰,又有巨大的盆地和坦荡开阔的宽谷;既有一望无垠的高原,星罗棋布的湖泊,又有急湍水流所形成的深邃峡谷,特别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高原腹地茫茫草原万里,南缘原始林林木苍郁,河谷地带稻田、茶园广布,一派江南风光;而高寒荒寂的青南藏北,又是野生耐旱动物界的天然乐园。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自然风光反差之巨大,实为全国所罕见。
在这风光壮丽的高原上,藏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生息的历史久远,他们的劳动使高原呈现出一派生机。高原牧场,江河两岸的肥田沃野,条条公路和座座工矿城市,使高原的面貌日新月异,神话般的高原民族风情,更令人向往。
这是一个年轻的高原,陡峭的地势和严酷的气候,使这里的许多地区罕有人迹,这又给高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一切特征,使这一地区在全国旅游业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区,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登山、探险、考察、摄影、写生的旅游地。
(十)台港澳区
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地区在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形态等方面都与内地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性质也有独特的一面。它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其特殊的旅游业经营方式和旅游资源类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贸易政策,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特种形式的旅游对它们来说已不具有“特种”含义,而成为普遍的重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尤其港、澳地区,本身资源贫乏,这就刺激了大量新奇旅游资源的产生。特殊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某些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形成我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中的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