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人口的发展
(一)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
今日的人口是昨日人口的后代。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因此,要了解中国当代人口的增长概况,就必须先对古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的增长历程作一简单回顾。
公元前,中国人口大约在1000万的水平。
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中国人口约在5000万至6000万上下,占当时世界人口1/10。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中国人口突破2亿。从1760年到1900年。经过140年由2亿增长到4亿,从1900年到1954年,经过54年由4亿增长到6亿,从1954年到1969年,经过15年由6亿增长到8亿,从1969年到1982年,经过13年由8亿增长到10亿。1990年达11.34亿,2000年控制在13亿以内。中国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保持在1/5以上,人口总数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表4.1.1)
人口再生产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它可以划分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型(即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与低-低-低型三种。三种类型表明人口再生产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由多生多死的人口再生产向多生少死阶段的过渡,主要是死亡率下降的结果;而完成由多生少死阶段向少生少死阶段的过渡,主要依靠出生率的下降。第一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同样是人口的低增长,但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人类客观被迫接受的事实;而后者则是人们主观自觉行动的结果。
(二)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旧中国多生多死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极大的冲击。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1949年至1952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从27‰至28‰迅速下降到17‰;1953年下降到14‰,1963年下降到9.59‰,1985年下降到6.57‰。这表明,解放初期我国很快完成了由多生多死向多生少死的转变。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生率从50至60年代的30‰以上,开始下降,到1976年降至20‰以下,并且以后一直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下。这标志我国人口再生产发生新的变革。5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率高于所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近;而死亡率则属于较高国家,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明显。70年代后,出生率略有降低,但仍属高出生率国家,最突出的变化是死亡率较50年代下降了一半多,已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阶段。80年代开始,出生率显著下降到18.21‰,死亡率进一步降低。这些数字表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安定、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特别是妇婴保健事业,不断改善的现实。
人民共和国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二高(高潮期)一低(低谷期)一下降四个阶段。
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1957年)。在这八年中,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而死亡率明显下降,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10.8‰,比1949年的20‰,下降了1/2;八年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高达22.4‰,平均每年净增1311万人。主要原因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形成了多育的温床。
1958—1961年,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这三年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人民生活困难,进入所谓三年困难时期。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203kg,1958年后逐年下降,1961年只有159kg,比1957年降低了21.7%。食物缺乏和营养不良,当然就危及到人口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出生率从1957年的34.03‰逐年下降到1961年的18.02‰。而死亡率却开始回升,从1957年的10.8‰逐年上升,1960年高达25.43‰,到1961年开始回降至14.24‰。这几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6‰,1960年出现新中国唯一的一次负增长。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1962年开始,经济开始回升,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从1962—1973年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二个生育高潮。 12年内我国人口从6.7亿猛增到8.9亿,年平均净增194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达到25.6‰,其中1963年为33.33‰,创造了中国人口增长率最高纪录。这个时期是我国人口发展上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的时期。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而1966—1973年人口增长高潮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恶果。
1973年以后,我国党和政府认真抓了计划生育工作,80年代初又进一步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因此,1974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进入下降时期,1974—1984年10年中,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3.69‰,形成了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的形势。
(三)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严峻
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不会因为一旦采取控制人口措施后,人口会立即停止增长。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所产生的大量妇女,在进入育龄后,所生的下一代妇女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即使每一个妇女的生育率迅速下降,总的出生数仍然是很大的。这样,就使得一次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影响,要波及几代甚至更长。我国控制人口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所造成的惯性有关。
按照我国“九五”人口计划和十年人口规划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全国人口总数力争控制在13亿以内。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90年的2.3个下降到1995年的2.1个,到本世纪末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个计划,难度是相当大的。难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又正处于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九五”期间,每年符合政策的出生人数就有1900多万。其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80年代中国城市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5个以下,而农村总和生育率一直在2.8个左右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