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水利及其开发建设(3)

时间:2015-09-03  归属:中国地理
     

    三、主要河流的治理开发

     

    (一)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长江年均径流量9600×108m3,干支流水能蕴藏2.68×108kw,可能开发1.97×108kw,占全国的53%。长江的最大问题是洪水峰高量大,而河道泄洪能力不足(图4.3.7)。长江治理开发的成就为:

     

 

    1.中下游筑堤防在分洪后可防御1954年级洪水约为40年一遇,不分洪可防10~25年一遇的洪水。目前如遇1954年洪水,需分蓄的超额洪水量约700×108m3。

     2.全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4.8万多座,总库容1222×108m3,其中汉江丹江口、乌江乌江渡、资水拓溪、修水拓林等大型水库,对其所在支流的治理开发起到显著作用。汉江可基本控制洪水威胁。在建的大型水库还有雅砻江的二滩、沅水的五强溪、清江的隔河岩,赣江的万安等。

     3.中下游平原建成排水涵闸7000多座,机电排灌容量510×104kw,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达五年一遇以上。全流域灌溉面积1460×104hm2,占耕地62%全流域粮食总产量为全国的36%。

     4.开发大中小水电约1600×104kw,其中葛洲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71.5×104kw,年发电量157×104kw·h。

     5.系统整治改善了中下游航道川江航道有明显改善。

     6.开始建设上中游防护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下游防洪标准偏低,特大洪水时,不能确保荆江两岸安全,两岸受洪水威胁的耕地为73×104hm2,人口有700多万,水电开发只占可能开发的8.6%。航运发展很不充分。

    目前正在兴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最终蓄水位175m,坝顶高程185m,总库容393×108m3,其中防洪库容221×108m3,装机容量1768×108kw,年发电量840×108kW·h。其防洪作用:①宜昌以上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可使荆江下泄流量不超过6×104m3/s,勿需动用荆江分洪工程(目前分洪区人口约50万)。②遭遇1931、1935、1954年洪水时,减小低地蓄洪量122~220×108m3,可减少淹没耕地约20×104km2。③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时,配合荆江分洪区的分洪,使荆江河段下泄流量不超过8×104m3/s,沙市不超过防洪保证水位45m。④为控制长江洪水入洞庭湖创造条件,减轻洞庭湖的防洪负担,延长洞庭湖的寿命。

    (二)黄河的治理开发

    黄河年均径流量563×108m3,水能蕴藏量4054×104kw,可能开发2800×104kw,年输沙量16×108t,平均含沙量35kg/m3。黄河的治理开发工作如下(图4.3.8):

     

 

    1.在上游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五个梯级大坝,装机容量324×104kw,年发电量156×108kw·h,开发程度30%。正在建设李家峡和大峡水电站。

     2.中游进行大规模水土保持治理,支流开发有显著进展,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0×104km2,入黄泥沙有所减少。

     3.三门峡工程经过两期改建,主要用以控制特大洪水,平时尽量降低汛期运行水位,蓄清排浑,控制凌汛,并利用径流低水头发电。结合伊洛河水库的建成,下游可防约60年一遇的洪水,保证了1949年以来的下游安全。

     4.全流域灌溉面积从80×104hm2增加到510×104hm2,其中豫鲁两省在下游开辟引黄灌溉200×104hm2,对两岸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泥沙得不到有效控制,下游河道继续淤高,1950—1985年间,淤积泥沙约70×108t,河口造陆约1100km2。预计未来50年内,下游平均来沙量平均约13.14×108t,河道年均淤积量约3.8×108t。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兰考以下河道水位将普遍抬高4.5m(图4.3.9)。②凌汛威胁,龙羊峡和刘家峡冬季放水发电,增加了三门峡蓄水控制的困难和下游凌汛的威胁。③水资源不足,上中下游用水近270×108m3,汛期还需用200多亿m3输沙入海。近年来春季干旱时下游经常发生断流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正在三门峡以东130km处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高154m,总库容126×108m3,可使下游河道防千年一遇洪水,并保持河道 20年不淤高。发电装机容量156×104kw,年发电量51×108kw·h。以后陆续在上游兴建黑山峡,中游兴建碛口、龙门等水库。结合中游的水土保持,中小流域治理,下游河道和河口的整治,争取黄河百年安定。

    (三)淮河的治理与开发

    淮河水系流域面积19×104km2,沂沭泗水系面积8×104km2,年均径流量611×108m3。由于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不稳定,又由于黄河泛滥的原因,下游洪水出路少,因而灾情严重。1949年后,对淮河进行系统治理,主要成就包括(图4.3.10):

     1.已建成大中小水库5308座,其中大型35座,包括梅山、佛子岭、响洪甸、龙河口水库等,总库容298×108m3。

     2.平原利用湖泊洼地修建蓄洪行洪区20多处,滞蓄容量320×108m3,其中洪泽湖、骆马湖等开发为防洪和综合利用的平原水库。

     3.开挖并扩大入江水道,修建160km长的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使淮河排洪能力由8000m3/s增加到13000~16000m3/s。开辟新沂河、新沭河,使沂沭泗排洪能力从不到1000m3/s增到11000m3/s。

     

 

    4.灌溉面积从80×104hm2增加到730×104hm2。1970年建成的淠史杭灌区灌溉面积达80×104hm2,是我国最大的蓄引提结合的丘陵灌区。

    经过多年整治,灾情有所减轻,淮河两岸成了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中游洪水通道未能根本解决,平原蓄洪区使用时困难大;二是河水污染严重,现在正在积极治理中。1991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50多天内,淮河流域连降大雨、暴雨、洪水强度大,造成严重灾害,是百年罕见的大灾。今后整治淮河规划主要工程如图4.3.11所示。

    (四)海滦河的治理与开发

     1.修建各类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265×108m3,其中大型水库 30座,如官厅、密云、潘家口等,控制山区面积的83%。

     2.在平原开辟分洪滞洪区 32处,滞蓄容量191×108m3。

     3.疏浚50多条骨干河道的中下游河段,新辟8条入海河道,使排洪入海的总流量从1949年的2420m3/s,增加到24680m3/s,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图4.3.12)。基本上改变了尾闾不畅集中天津入海的局面。

     4.治理平原原有易涝耕地面积的80%。

     5.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160×104hm2增加到640×104hm2除水库灌区,引黄灌区外,机电井建设成绩巨大。

     

 

    经过整治,根本上扭转了历史上南粮北调的局面,并保证了京津两市的用水需要。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水严重,全流域地表径流的利用率过高,上下游用水矛盾尖锐,海河的入海水量由五六十年代的160×108m3降到80年代的10×108m3以下,引起河口淤积和水产锐减。地下水的开采率达75%以上,出现大范围的下降“漏斗”,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为了弥补海河水系的水量不足,修建了引滦入津工程。今后需大力加强节约用水,近期引黄河水,远期引长江水。前者包括引黄入晋、引黄入淀(白洋淀),后者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五)珠江的治理开发

    流域内兴建大中型水库370座,总库容394×108m3,其中在东江水系已建成新丰江、枫树坝两座大水库,正在兴建白盆珠、天堂山等水库,对控制东江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00×104kw,电力排灌站装机120×104kw,灌溉面积65×104hm2,修筑江海围堤10000多km。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水力资源丰富。根据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拟建11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60×104kw,年发电量628×108kw·h。已建的有天生桥、鲁布革、大化、恶滩、岩滩等水电站,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水产等综合效益,以解决华南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六)内陆河的开发

    内陆河分布区总面积近340×104km2,占国土面积的35%,年均径流量1064×108m3。据统计,我国有年径流量大于1×108m3的内陆河90多条,其中接近或大于10×108m3的有 13条。

    由于气候和其他条件的差异,内陆河流域的开发程度有很大差别。其中新疆天山南北、甘肃河西走廊开发程度较高。

    当前内陆河地区的主要问题是防止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必须考虑到整个环境对水的需要,开发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努力提高每立方米水的经济效益,保证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开发建设水利
  • 上一篇: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 下一篇: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