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综上所述,东北区,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还有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需要逐步加以解决。主要问题是:
能源工业发展滞后,高耗能产业过于集中,缺电少煤的状况不断加剧。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工业集中区缺水。
原材料的深加工不足,有些资源优势未能变成经济优势,具有资源优势的边境地区缺少支柱产业,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开发不足。
交通运输紧张,通讯设备落后。
生态破坏严重,一些大工业城市环境污染加重。
根据本区资源与经济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区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发挥资源与经济优势,深化改革,加速技术改造,建成现代化的重工业与农林牧业基地,积极发展轻工业,大力加强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成为产业结构协调,地区布局合理的经济区。充分利用沿海、沿边区位优势,积极对外开放,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东北亚经济圈。
一、水利建设
东北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西部水资源短缺,特别是辽中南地区,城市密集、工业集中,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全区水资源总量1928×10m3,其中黑龙江水系和图们江流域占72.7%,辽河、鸭绿江及辽宁沿海各河占27.3%。松花江、辽河之间的松辽分水岭起伏不大,跨流域调松花江水入辽河是解决南部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北水南调”工程规划方案包括,在松花江流域修建布西、哈达山等水库,在辽河流域修建石佛寺反调节水库及调水渠道,输水干渠渠首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境内,向南经双辽县入西辽河,引松花江水70×108m3,渠长261km。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系统,不仅可以缓解南部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也可以减轻哈尔滨、佳木斯等市的洪水威胁,并使黑龙江、松花江与辽河沟通,开创黑、吉两省直达营口的水运条件。
水利建设的另一重点是松花江、辽河的整治,提高干流防洪工程的标准,同时加强辽河支流柳河流域的水土保持。
二、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森林资源丰富是本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树种在30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针叶树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臭松、落叶松等。阔叶树有水曲柳、黄波萝、胡桃揪、柞、黑桦、白桦、枫桦、榆、椴、枹树,山杨、柳树,白杨等。但长期以来,本区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冲击,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其主要表现是:①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如小兴安岭,由于长期超采,已到后继无林程度,森林质量下降,红松等针叶林可采资源日趋枯竭。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据调查,19世纪末至今,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由70%降到35.55%,林缘平均后退150km。第二松花江上游,近20年来森林覆盖率约降低了10%,致使一些江河流量下降25%。由于森林破坏导致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东北虎、梅花鹿、黑熊、野猪已不多见,野山参已是罕见。享有“红松故乡”之称的伊春林区,红松已不足5%,并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变坏,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坚持以营林为主,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本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
第一,坚持合理采伐。对木材的采伐应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按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的原则,适当压缩采伐量。各林业局应制订营林规划和合理采伐、永续利用的长期规划。对过伐林区应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对过熟林地,要尽快打开通道,加速开采。
第二,促进珍贵树种红松的更新。红松自然生长需100—200年,才能达到20~30m高。人工更新可以缩短其生长期,但成活率不高。所以,红松的采伐更新问题应引起研究单位与生产部门的重视。
第三,积极营造人工林。按“森林生长量必须大于消耗量”(森林法)的原则,应抓好营林建设。从长远看,营林是林业生产的根本。应有计划地进行营造、改造、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开发旅游资源
东北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较晚,这与其区位偏远、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少有关,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开展特色旅游,结合对外开放、边贸的发展,以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1.东北区各季冰雪旅游资源丰富,滑冰、滑雪、冰灯、冰雕、雪橇及其他冰雪艺术活动种类繁多,结合各种冰雪艺术活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2.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等火山熔岩风景名胜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长白山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垂直带谱明显(图9.3.1),这里有原始森林、温泉、瀑布、火山锥和高山湖泊天池,五大连池有14座火山,温泉众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堰塞湖,有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等名胜。
3.自然风景有千山景区、林海雪原、松花湖、兴凯湖、以及扎龙、向海、蛇岛等自然保护区。
4.沈阳故宫为清初皇宫,建筑富丽堂皇,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皇宫建筑,保存有许多满族文物,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四、生态环境建设
东北区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量采伐森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采育严重失调,森林日减,林相渐趋恶化,特有的野生动植物也在迅速减少,有的濒临灭绝。在草原畜牧方面,草原建设投资很少,而开垦草原,以农挤牧的现象严重,加上草原普遍超载过牧,导致土地沙化、碱化,草原退化日益加剧,产草量下降。从农业上看,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普遍下降,有机质明显减少。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并危及人体的健康,如松花江、太子河、辽河及沿海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不断加重,许多大城市大气污浊不堪,如本溪市降尘量每月达92.lt/km2,超标10.5倍。
此外,由于环境中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过剩或不足而引起的地方病也较普遍。主要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等。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嫩江流域;大骨节病流行区大体与克山病分布区重叠,另外在松嫩平原西南部也有分布。患病率大于1/10的县、旗有克山、北安、伊通、方正、尚志、嫩江、莫力达瓦、阿荣、德都、敦化、桦甸、靖宇、抚松等。据研究,克山病、大骨节病与环境中的硒、钼不足和腐殖酸含量过高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分布在环境缺碘区,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山区较普遍,患病率在10%~20%左右。氟斑牙和氟骨病多分布在吉林省白城地区、长春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一带,肇东县只有少数村屯属非病区,氟骨症在10%以上者相当普遍。
根据以上所述,东北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资源保护与环境的治理。依靠法律和经济、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土、森林、草场、野生动物、水产等可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积极治理三废污染,净化生态环境;对地方病多发区加强环境的改善,逐步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达到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
五、能源建设
能源短缺是东北区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能源不足,需加速建设东西部和南北两头能源基地建设(图9.3.2)。
1.西部煤电新基地的建设。重点开发霍林河、元宝山、伊敏河等大型煤田,相应新建和扩建元宝山、伊敏河、通辽、海拉尔等电厂,建设坑口电站。
2.开采北部煤炭资源,建设一批火力、水力发电站,扩建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煤矿及相应的电厂,将来可与俄罗斯合作在黑龙江中上游建设大中型梯级电站。
3.开发东部的珲春煤田,新建扩建白山水电站等。
4.扩大南部的能源建设,利用铁法煤建铁岭电厂,用晋煤建绥中电厂,鲅鱼圈港口电厂,同时筹建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