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入了学校后,影响他的人格发展的因素就更广泛了。学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要求,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集体态度和集体情感,即人们常说的“班风”或“校风”。
3.社会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内化
影响人格差异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习得的结果。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系统,部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的,但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比如,文化因素中的影视、文艺和报纸对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人认为,一个人读什么书、看什么影视对他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作家相信文学名著的影响价值,艺术家看重音乐、绘画名作的感染力量。实质上这就是一种社会学习,特殊文化中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旦被人在潜移默化中所吸吸,它们就被逐步内化,组合成“自我”,构成人格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当青年走向工作岗位后,他的社会地位以及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他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从而也决定他的人格特征。
二、人格类型差异
人格类型差异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下面将近代几种重要的人格类型学说作简要的介绍。
(一)荣格的分类
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C.G.Jung)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类型。他认为,精神活动的根本力量是生命力,这种活动的力量如果趋向于事物,便形成外倾性人格,若是趋向于主观自身,便形成内倾型人格。外倾型人格心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人格反应迟缓、沉静、孤僻、适应困难。不过极端外倾和内倾型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处于内外倾之间。
(二)斯普兰格的分类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斯普兰格(E.Spranger)从文化学观点出发来划分人格类型,他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不外知识、经济、艺术、社会、政治、宗教六个方面;个人精神活动的意义,即可从这些方面的表现中去估量。这些方面的活动构成六种理想的人格类型,即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
理论型的人格特征是,求知欲强,喜欢追根问底,富于幻想,喜空谈,爱作理论分析,不愿交往;经济型的人,重实务,讲享受,追求实用价值,不愿高谈阔论,属现实主义者;艺术型的人,注重外在形象的美和心灵的感受,用美来衡量客观事物,自身也注重给人以美感;社会型的人,以爱护他人、关心他人为高尚职责,热心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往,随和,能容忍别人,肯牺牲自己;权力型的人,喜欢支配和控制他人,固执己见,具有反抗性,爱表现自己,对权威则依顺;宗教型的人,相信命运,注重超自然的力量和感觉的东西,宁愿相信直觉而不愿正视现实或逻辑推理,喜欢沉思。
(三)柏尔曼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柏尔曼(L.Berman)根据人的某种腺体分泌激素的多少,从生理学方面找出人格类型的基础,他把人分成:
1.甲状腺型:如果分泌物多,表现为精神饱满、感觉灵敏、意志力强;分泌物少则表现为迟钝、缓慢、可能发生痴呆症。
2.肾上腺型:精神旺盛,雄壮有力,情绪易激动,好斗。
3.脑重体型:如果分泌物增多,表现为性欲强,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分泌物减少;则肌肉萎弱,精力不足。
4.副甲状腺型:分泌物多,表现为易激动,缺乏控制力;分泌物少,则表现为精力不足,缺乏生活兴趣。
5.性腺型。分泌物多,表现为进攻性,行为猛烈;分泌物少,则进攻行为很少,容易对文学艺术感兴趣。
(四)大川竹二的分类
日本学者大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特征划分为四种类型:
A型气质的人,内倾保守、温和、老实稳重、多疑、怕羞、顺从、依赖他人、情感易冲动。
B型气质的人,外倾积极、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交往、好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