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一切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结成以下五个阶段:
1.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
这是了解、熟悉活动,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活动的定向映象的阶段。如听教师讲解或演示来获得一般表象和初步理解。以加法运算为例,了解当前的活动就是要在演示这种运算时,使学生知道这种运算的目的是要求几个数之和,知道运算的对象是事物的数量,知道运算的步骤和次序以及运算的方法。也就是说,熟悉整个活动结构,了解活动的实际意义,知道正确的活动方式方法。这也可称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
2.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叫做“活动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形成的阶段”。即借助实物、模型、图表等为代替物而进行的智力活动。如儿童学习加法运算时,利用石子、小棍、手指完成计算活动。在培养学生审题或解题的智力活动时,要求学生以文字、图解为形式列出题目的条件与问题等。当这个阶段达到最高水平时,活动就要离开它最后的外部依据,转向第三阶段了。
3.有声言语阶段
这是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这时的智力活动开始离开实物,不直接依赖实物,而借助于有声语言来对脑子里留下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如儿童一面说一面在脑子里进行的计算(口算)便是。这是用出声的语言进行思考的智力活动。
4.无声言语阶段
这是只靠内部语言参加而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即离开实物,也无出声语言,只看到嘴动听不到声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代替物而进行的智力活动,如心算。
5.内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也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活动形成阶段。即智力活动过程的简约化、自动化阶段。这是当多次进行某一智力活动以后,这一智力活动就逐渐简约化,省去了某些阶段,并以高速度来进行。这样智力活动的能力便初步形成了。
四、智力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智力技能形成的培养,应考虑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有意识地进行。
(一)识别课题类型
学生在解答课题时,若能识别课题属于那一种类型,就能运用相应的认知技能进行解答。如解题时首先识别是算术题还是代数题,识别是平面几何问题还是立体几何问题;写作文时,知道是写记叙文还是论说文。课题的性质不同,解题的认知技能也就不同。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妨碍学生识别课题类型的关键因素在于不能清晰地分析出课题的本质关系。比如,“口答100的一个半的三分之一等
(二)创设良好情境,使学生形成完备的定向能力
在学生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活动的定向是重要的,它是对智力技能形成有决定性影响的。在活动的定向阶段,学生主要是了解和熟悉智力活动,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关于认识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对活动定向。因而要重视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和建立起完备的定向基础。学生完备的定向基础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正确完整地了解课题智力活动的全过程。如做作文,要了解写文章的全过程即:审题(命题)、围绕中心选材、组织文章结构、选词组句等等。
第二,对智力活动方式有概括的了解,如学生解决“作三角形的高”这一类问题时,应了解这一智力活动方式的概括程序,即从任何一种三角形的任何一个顶点到对边作高的程序,而不是某种特殊的三角形的某一顶点向对边作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