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土壤分类协作组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一、二、三稿,于1991年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该方案吸取了以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分类经验,充分注意了我国土壤的特色,如我国人为活动对土壤影响的深刻性,热带亚热带土壤分布的广泛性,西北内陆土壤的干旱性以及“世界屋脊”高山土壤的独特性等,总结我国土壤分类命名的经验,力图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系统分类,但这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研究和完善过程。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为了便于交流,较多地引用国外成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尤其是美国《士壤系统分类》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中所采用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引用过程中,根据我国土壤实际情况及研究成果,对某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和区分标准作了若干修正和补充,并根据需要和条件提出一些新的、特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这一分类中共采用30个诊断层(见表3-3)、23个诊断特性。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系统分类,共分7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本系统目前仅涉及亚类以上的高级单元。现就高级级别的划分原则阐述如下:
1.土纲 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诊断层或诊断特证划分,全国共分出13土纲,即初育土纲、干早土纲、均腐殖土纲、灰土纲、硅铝土纲、铁硅铝土纲、铁铝土纲、盐成土纲、潮湿土纲、有机土纲、变性土纲、火山灰土纲和人为土纲。
2.亚纲 土纲的辅助级别。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对诊断层或诊断特性所形成的差异进行划分。如硅铝土纲中硅铝化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受季风气候或地形,或粘质母质控制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异,所以把硅铝土分为常湿润硅铝土、湿润硅铝土、半干润硅铝土和滞水硅铝土四亚纲。
3.土类 亚纲的续分级别。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控制因素的土壤性质的差异划分。
4.亚类 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的概念,或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分。
本系统土壤命名采用分段命名,土纲、亚纲作为一段,土类、亚类作为一段,以免命名过于冗长。在命名上,尽量改变以往的景观命名为属性命名,例如,高山草甸土改为寒冻毡土,亚高山草甸土改为寒毡土等。本系统分类中除创造了一些新的土壤名称外,还有一系列是我国习用的发生学名称,例如,砖红壤、红壤、黄壤等名称,但以诊断层或诊断特性赋予其科学和定量的内涵,所以,本系统分类中的红壤并不完全等于过去所称的红壤。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设有一个土壤分类检索系统,可逐级检索。本系统共分13土纲、33亚纲、77土类和301亚类,表3-8中所列的是各土纲及其亚纲名称,土壤类别的排列顺序主要反映土壤形成的发育阶段。而不是它们的检索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