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区的植被以稀疏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优势,成分简单,多为肉质、深根、耐旱种属,覆盖稀疏,呈单丛状分布。植物地上部分产量很低,根系死亡后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数量也很有限,所以在荒漠土的形成中,高等植物的作用较微弱,但地衣、藻类等低等植物对荒漠土形成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灰漠土的植被属旱生、超旱生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类型,常见的有琵琶柴、琐琐、假水贼和蒿属等。植物的总覆盖度一般在10%左右,最高达20—30%,在植丛中常生长着数量不多的灰黑色地衣和藻类。灰漠土地区的水热条件和植被类型均反映出向荒漠草原过渡的特点。灰棕漠土的植被属耐旱、深根、肉质的灌木和半灌木荒漠类型,主要有假木贼、膜果麻黄、伊林藜、琐琐、霸王鞭、木本猪毛菜及琵琶柴等,在东部阿拉善地区还有泡泡刺、珍珠和包大宁,几乎无短命或类短命植物,覆盖度为5—10%。棕漠土的植被属于半灌木-灌木荒漠类型。常见的有膜果麻黄、伊林藜、合头草、泡果白刺、霸王鞭和琵琶柴等,覆盖度极低,一般小于5%。
(三)地形和母质
我国荒漠土分布区的地形有冲-洪积平原,也有丘陵、低山、剥蚀高原和盆地,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柴达木盆地,高程相差极为悬殊。成土母质在丘陵低山地区以残积物和坡积残积为主,而平原地区以洪积物、冲积物与黄土状沉积物为主,除黄土状母质为细土物质外,多属砂砾堆积物,甚至堆积成厚的砂砾层。
灰漠土分布的地形主要是山前平原、古老冲积平原和剥蚀高原,成土母质种类虽多,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石灰性,而且细粒部分含量比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多。灰棕漠土分布的地形主要是山前平原、低山和剥蚀残丘,成土母质在山前平原上为砂砾质洪积物或洪积-冲积物,在低山和剥蚀残丘上为花岗岩、片麻岩与其他古老的变质岩系风化残积物或坡积-残积物,以粗骨性为主,细土物质甚少。棕漠土分布的地形主要为剥蚀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砾质戈壁),成土母质主要有砂砾质洪积物和石质残积物或坡积-残积物,粗骨性,细土量少,细土中以细砂和粗粉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