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谷风
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图6·29a)。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图6·29b)。
山谷风是山区经常出现的现象,只要周围气压场比较弱,这种局地热力环流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一般在早晨日出后2—3h开始出现谷风,并随着地面增热,风速逐渐加强,午后达到最大,以后因为温度下降,风速便逐渐减小,在日没前1—1.5h谷风平息而渐渐代之以山风。山谷风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山风比谷风强,夏季则谷风比山风强。
(三)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是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率(即1℃/100m)增温,这样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的气温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如图6·30所示,山前原来气温20℃,水汽压12.79hPa,相对湿度为73%,当气流沿山上升到500m高度时,气温为15℃,达到饱和,水汽凝结,然后按湿绝热率平均0.5℃/100m降温,到山顶(3000m)时气温在2℃左右,过山后沿坡下降,按干绝热率增温,当气流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可增加到32℃,而相对湿度减小到15%。由此可见,焚风吹来时,确有干热如焚的现象。
焚风是山地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出现,例如偏西气流经过太行山下降时,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就会出现焚风。其它如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
(四)峡谷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图6·31),这种风称为峡谷风。在我国的台湾海峡、松辽平原等地,两侧都有山岭,地形像喇叭管。当气流直灌管口时,经常出现大风,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此外,气流经过不同地形尚可产生一些其它地方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