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
教学要求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3.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分析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三个小标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内容点析
1.图6.1是一幅东西半球图,这里出现东西半球图不仅是让学生明确亚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大洲在哪个半球来描述其位置特点。
2.图6.2描述了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作为区域间的界线通常可以是一些自然地物,例如山脉、河流、海峡等,而这些界线的形成往往又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这些界线大都又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土耳其海峡,都是如此。
3.大洲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要通过相邻关系来描述,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来练习描述相对位置关系,一个是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另一个是与中国接壤的亚洲地区。这里特别强调了方向的判定,在相邻关系中方向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准确地描述出区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方向往往是相对的,例如站在亚洲的立场上看,欧洲在亚洲的西侧;而站在欧洲的立场上看,亚洲在欧洲的东侧,这种换位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教材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点。在教材中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例如对图6.3的分析和跨经纬度的计算,对亚洲地理集锦的阅读等,让学生从心底产生这种健康向上的情感。
5.介绍亚洲的分区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区域的差异,也就是说在一个大洲的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还可以把大洲继续分为不同的区域。
6.教材利用了一段歌词作为“地形和河流”知识的引入,其目的首先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地理课堂中来;第二,鼓励学生发现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地理知识,如歌词中有对亚洲的描述,在学过的古诗中、文章中也有很多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描述,我们要善于学习,捕捉信息;第三,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7.亚洲地形图应作为本节的重点图像知识,学生虽然学习过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但在这里是头一次接触如此复杂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并且要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8.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在这里不只是一篇简单的阅读材料,首先它是学生阅读亚洲地形图的读图指导,一方面学生应在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另一方面应将阅读材料中的文字描述和地形图上的颜色、图例、注记相对应,进一步熟悉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9.读图6.5的一组活动,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到不同的地形区,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地形区的基本方法,也就是确定这个地形区的位置和海拔,最后通过读图总结出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教学中既要重视对亚洲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法的培养。
10.阅读地形剖面图首先应仔细阅读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再根据剖面图上的地面起伏线,对应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最后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教材在提供了亚洲大陆地形剖面图的同时,还提供了北美洲沿北纬40°地形剖面图,意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利用地形剖面图分析大洲地形特点的方法,同时也对其他大洲的地形特点有所了解。
11.在“复杂的气候”这一小节中,教材提供了“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的月份分配图”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等多幅地理图像,旨在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应能够读懂这些图,并通过归纳、对比等方法,发现规律和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规律和问题的原因,并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