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当涂一带的扬子鳄和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均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农业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皖西、皖南山区以林、茶为主,
平原、丘陵区则自北而南逐步从旱地过渡为水田,熟制也有明显不同。全省
可分为5 个农业区:
①皖北平原旱作粮、棉区。全省最大、最重要旱作区,牲畜饲养量亦为
全省之首。基本位于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省27%,人口占36.6%,耕地
面积占48.3%。以旱地为主,生产潜力较大,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粮、棉
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以大豆和乏麻为主。由于热量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
为一年两熟和三年五熟制。水果以砀山酥梨、肃县葡萄等著名。
②皖中丘陵水旱作物过渡区。以水稻、小麦为主的水旱兼作、一年两熟
区。位于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滁河一线以北,土地面积占全省23.7%,
人口占21.5%,耕地占23.5%,以水田为主。花生、烤烟、畜禽占全省较大
比重。淠史杭水利灌溉工程和驷马山引江工程的兴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商品粮基地。
③皖西山地林茶区。为省内汉次于皖南丘陵山区的林、茶基地。林业用
地占全省24.3%,木材蓄积量占27.6%,茶叶产量约占18%。山区水库可
发展淡水养殖。
利用山区特产可发展多种副业。安徽新兴橘区位于区内大别山南麓,是
中国柑橘生产的北缘地带。
④沿江平原水稻、油菜、水禽、渔业区。为全省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生
产水平较高地区,也是省内双季稻和油菜主产区。位于江淮分水岭—滁河一
线以南的皖中沿江平原,人口占全省的27.6%,耕地占19.9%。双季稻的种
植以(绿)肥、稻、稻和油(菜)、稻、稻三熟为主。棉花、小麦等也占一
定比重。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商品粮基地。区内河湖众多,水面约占全省
1/3,水产品产量占全省1/2 以上,但单产偏低,发展潜力较大。
⑤皖南丘陵山地林、茶区。全省森林资源和商品材最多地区,中国重要
产茶区之一。林业用地占全省61.8%,木材蓄积量占58.8%,商品材约占
80%,茶叶产量约占70%,毛竹蓄积量亦居全省之首。此外有一些重要经济
林、果木林等。
工业1949 年以前,全省仅有少数设备简陋的食品、棉纱、采煤等厂矿,
工业基础薄弱。80 年代已发展为中国煤炭、冶金的重要省份之一。电力、机
械、化工、纺织、食品、建材、石油、造纸等工业也具相当规模。1990 年工
业总产值670.33 亿元,其中轻工业占51.4%,重工业占48.6%。
①安徽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煤储量居全国第6 位,但居华东地区首位。煤田位于淮北、阜阳、蚌埠3 市之间的三角扇形地区,以两淮(淮南、
淮北)矿区为主要基地,已探明含煤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储量222.44 亿
吨。且煤质优,品种齐,煤层条件较好。80 年代以来,两淮煤田已建为现代
化的大型矿区。1990 年产原煤3205 万吨。原煤除直接运往华东的一些省、
市外,已大力发展坑口发电,把煤炭资源变为电能输出。
1949 年以前仅有少数城市有小型火力发电厂,年发电2400 万度。1949
年以后,先后在淮南、淮北、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市新建、
扩建大、中型火电厂。特别是在两淮矿区,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
3 座大型电厂(其中淮北电厂属于扩建,洛河、平圩两电厂为新建),已成
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中心。皖西、皖南山区的水库也分别修建了中、
小型水电站。1990 年全省发电量为194.2 亿度。高压输电线已将省内的火电、
水电联接起来,并与华东超高压输电线路连通,形成强大的电网。
省内第1 个石油生产基地已于1989 年底在皖东天长地区初步建成。
②冶金工业包括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工业以马鞍山钢铁
公司为主,利用马鞍山、当涂、繁昌等地的铁矿资源,在马鞍山炼铁厂基础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