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DaHingganLing)
中国东北地区重要山脉。黑龙江南源额尔
古纳河和主要支流嫩江发源地。北起黑龙江畔,呈北东及北北东走向,南止
于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介于北纬43°~53°30′,东经117°20′~126
°。全长约1200 公里,宽200~300 公里,面积8.44 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海
拔1100~1400 米。山地呈不对称状,西北高东南低,西缓东陡,西侧缓缓过渡到蒙古高原,东侧逐级陡降到东北平原,山幅北宽南窄。与小兴安岭一般
以嫩江河谷为界,但也有以北安—爱辉一线分野的。高峰有黄岗梁(2029 米)
等。
地质与地貌大兴安岭属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于华力西运动褶皱隆
起。燕山运动有大量花岗岩侵入及斑岩、安山岩、粗面岩与玄武岩的喷出。
中生代大兴安岭褶皱带被束窄和改造,并向南延伸。第三纪渐新世初期被夷
成准平原,喜马拉雅运动产生新的构造断裂,并有大量玄武岩流沿断裂带喷
出。由于多次间隙性抬升及挠曲翘起的结果,山体上升到海拔1000 米,并形
成了东坡多级的地形。更新世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继承性的微弱振荡运动。
冰期中发育了冰川冰缘地貌。冰后期有风成黄土及风成砂粒堆积,新构造运
动促进了河流阶地发育;大兴安岭南段有40 余座火山,呈北北东向排列,形
态多样。
大兴安岭以伊勒呼里山和洮儿河为界分为3 段:①北段为中等切割、具
有多年冻层的台原,山脊浑缓,平均海拔不到900 米,河流呈放射状,山顶
部遗留有准平原面遗迹。②中段平均宽200~300 公里,海拔1200~1500 米,
大黑沟摩天岭1725 米,主要分水岭破碎而不连贯。③南段分为罕山与黄岗梁
两支,宽度更窄,平均海拔1500 米以上,最高峰分布于此段,山脉顶部多为
平坦熔岩台地。
气候与水文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由北而南年均温为-5.7~4℃,1 月均温
约-32~-14℃,7 月多在15~20℃,10℃以上活动积温约1400~2500℃。年
降水量北部为400~500 毫米,南部及部分西坡小于400 毫米,干燥度北段小
于1.0,南段大于1.25。北部属寒温带湿润气候,日最低温在0℃以下的寒
冷期长达8 个多月。极端最低温可达-45℃以下,1969 年2 月13 日漠河曾出
现-52.3℃的日极端最低温。全年最大积雪厚度在50 厘米以上。南段春季多
大风。
大兴安岭东侧比西侧降水多,气温高,气候垂直变化也较明显。
源自大兴安岭的河流或注入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或流失在平原湿
地中。北部河流春汛显著,春、夏、秋汛相连,南部春夏汛间有明显枯水期;
最大流量和最大水月北部多出现在8、9 月份,南部在7、8 月份;北部河流
最大流量为年均流量的5~10 倍,南部超过10 倍,且夏秋汛流量变化很大,
由南而北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深从50 毫米以下到250 毫米以上,江河封冻期
4~6 个月,最大冰层厚度1.4~1.8 米左右。区内沼泽发育。
动植物、土壤大兴安岭林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林业基地之一,北段
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兴安落叶松为建群种,常与兴安白桦、山杨、
黑桦、丛桦混生。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为:高峰顶为亚高山矮曲林带和山地寒
温针叶疏林带,兴安落叶松在这两带内或生长低矮或为疏林,两带中均有偃
松生长;往下为山地寒温针叶林带,自上而下有藓类—(云杉)兴安落叶松
林、杜鹃—(樟子松)兴安落叶松林、蒙古栎—兴安落叶松林等亚带。
中段高处与北部植被相似,但桦、杨比重较大,樟子松甚少。自山顶向
下,东斜面为森林草原,草本中杂生各种灌木,阴坡常有小片蒙古栎、兴安
白桦和兴安落叶松林。山前基本属草原类型。西坡由森林草原过渡到典型草
原。
南段东坡森林草原分布于海拔约1500~1800 米,森林呈块状分布。树种
有兴安落叶松、兴安白桦、山杨、蒙古柳、油松等,地处相邻各区系交错地域,植物种类多。草原较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