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HainanDao)
中国第2 大岛,中国地处热带的一个大岛和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古称珠崖、琼崖或琼州。位于北纬18°09′~20°11′,东经108°36′~111°04′。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西濒北部湾与越南相望,南临辽阔的南海和太平洋。南北长约245 公里,东西宽258 公里。面积3.22 万平方公里。因位于琼州海峡之南,故名海南岛。1987年在批准设立海南省的同时,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地质构造
海南岛属华夏台背斜。燕山运动时花岗岩广泛侵入,形成穹窿构造,基本奠定了全岛地貌轮廓。第三纪末因火山活动,北部形成大片玄武岩台地。约在中更新世末,上更新世初,琼州海峡相对下沉,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分离,形成大陆岛。在被侵蚀夷平、无玄武岩覆盖的花岗岩准平原上,第三纪砂岩的平整堆积广布,侵蚀后形成坡陡顶平的丘陵。
地貌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和台地为主,从中心向外,山地、丘陵、台地及平原依次环状分布。海拔500 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全岛面积25%,100~500 米丘陵占10%,50~100 米的台地占47%,50 米以下的平原约占11.5%,阶地和砂地共约占5.5%,河流等占1%。岛的北部为台地和平原海拔多在百米以下,略作波状起伏,主要由玄武岩、花岗岩和海滨疏松沉积物等组成。台地上覆有厚层红色风化壳,且多孤立火山锥,如雷虎岭、马鞍山等,共20 余座,海拔一般不超过200 米,多保存完整的火山锥和火山口。南渡河中游及那大和万宁一带,侵蚀剥蚀台地广布,上有花岗岩残山丘分布。沿海为海拔40 米以下的海蚀台地。中部偏南地区多山地,三列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平行排列。山地高度多半在500~800 米。岛上超过千米山峰81 座,6 座高出1500 米。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 米,第2 高峰鹦哥岭海拔1812 米。中部山地周围低山地带,错落分布许多小型河谷盆地,如万泉河中游右壁盆地、南渡河上游白沙盆地和昌化江上游通什盆地等。岛的南部沿海多花岗岩低山丘陵,部分伸入海中,成为小岛和半岛。著名的榆林港和三亚港均由半岛环抱而成。
海南岛岸线曲折,多港湾,岸线长1477 公里,北段从白马井到清澜港为海蚀堆积岸;东南段从清澜港到榆林港是小港湾式堆积海岸;西南段,由榆林港到白马井,多为海积阶地海岸。近岸有红树林和珊瑚礁。
气候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0~585 千焦耳/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多在2000 小时以上,其中西部沿海最大达2650 小时,中部山区较少,约1750 小时。年均温22.5~25.4℃,年均最低温1~5℃以上。1955 年1 月极端低温,定安-0.3℃,儋县0.8℃,五指山曾结薄冰。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8200~9200℃。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700 毫米左右,是中国降水较多地区之一。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东部2000~2800 毫米,西南沿海仅约900 毫米。干湿季节明显,11 月~翌年4 月为旱季,降水仅占年总量10~20%,常造成干旱。常年风大,年均风速约3 米/秒。海南岛是多台风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年均有4 次之多。其中75%在文昌、琼海、万宁一带登陆。
水文
岛上河流从中部山地发源,呈放射状,独流入海。河流多而短小,共154 条。较大的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河流流量变化急剧,常暴涨暴落。汛期径流占全年径流总量80%以上,而枯水期有些河流甚至断流。水力资源较丰富,全岛水力资源蕴藏量99.5 万千瓦,其中3 大河流占75%。可开发水力为64.75 万千瓦。岛的北部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岛已建有大中小型水库2807 座,有效库容42 亿立方米,以儋县的松涛水库最大。
土壤与资源
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占面积近半,分布于低丘和台地上。山地土壤,下部为赤红壤,上部为山地黄壤等。岛西部为红褐土。沿海以滨海沙土为主。
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从沿海至高山,相继分布红树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山地矮林。植物种类成分复杂,层次杂乱,乔木高大,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植物花期很长。全岛维管束植物4200 余种(其中海南特有种约600 种),乔木近千种。被列为稀有珍贵材种有花梨(降香黄檀)、坡垒、青梅、子京、母生、艮珠、苦梓、油楠、鸡占、胭脂和荔枝等。药用植物千种以上,如海南粗榧(红壳松)和嘉兰(秋水仙素)、海南轮环藤。纤维植物百余种,各种油料、橡胶、染料植物30 多种,糖料和饮料植物10 余种,饲料植物200 多种,芳香植物70多种。果树资源142 种,其中野生76 种,栽培66 种。此外林中富有天然野生种质资源和种质生态型资源,如野生稻、野生茶等。由于长期砍伐,原始森林已为再生林、人造防护林和热带经济作物所代替。橡胶、椰子、咖啡、油棕、香茅、槟榔等遍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30 万公顷,占中国橡胶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的80%。海南岛水果种类繁多,菠萝、芒果、菠萝蜜、荔枝最为著名。
岛上鸟类有344 种,兽类77 种,爬行类104 种,两栖类37 种。主要的动物有鹿、猿、猕猴、麝猫、棕狸、云豹、獴、獾、水獭、野猪、毒蛇、大蟒蛇、山蚂蝗、蝙蝠等。其中稀有的坡鹿、黑冠长臂猿等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在环岛的海域里,鱼、虾、贝藻类多达800 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者有40 余种。西海岸的白马井、南海岸三亚和东海岸的清澜港是3 个重要渔港。浅海滩涂面积约2.53 余万公顷,文昌至崖县东南沿岸的浅海养殖业发达。
矿产有50 多种,有开采价值的达35 种。主有矿产有铁、水晶石、钛、独居石等。莺歌海盛产海盐,是中国南方最大盐场。海南岛周围海域,特别是莺歌海盆地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
人文概况
海南岛1990 年人口655.62 万,其中黎、苗、回、瑶、壮等少数民族111.38万,约占总人口17%。少数民族中以黎族最多,达101.95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4·05%。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4 人。
海南岛沿海有海口、三亚、八所、洋浦、清澜等港口。岛上风景绮丽,名胜古迹较多。海口市的五公祠、海瑞墓,陵水县的“猕猴天国”南湾半岛,三亚市的鹿回头和“天崖海角”等久已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