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湖北省(Hubeisheng)(3)

时间:2010-01-29  归属:地理百科全书

3 县市北部属之,有岗、垅间列,岗顶较宽广平坦,土层较深厚,相对高差
10~20 米,坡度3~5 度,宜于机械耕作,农业生产潜力较大。③桐柏山-
大别山亚区。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一部分,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
内低山、丘陵广布,由断裂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山间红岩盆地,当地称“坪”或“畈”,土壤深厚肥沃、人口集中,为粮、棉产地。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省境中南部江汉平原属此区的两湖平
原亚区。主要由长江、汉江及其大小支流和湖泊的近代沉积物构成,中心部
分厚达200 米以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
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平原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堤垸纵
横,是全省最重要的粮、棉、油及水产基地,也是中国商品粮棉基地之一。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鄂东南丘陵属此区的湘中南丘
陵亚区,是幕阜山脉的一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岭谷相间。幕阜山地向江汉
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山丘适宜发展松、杉、竹、茶等;河
谷和山间盆地土层较厚,灌溉条件良好,宜于种植稻、麦、豆、薯类和玉米
等。
中亚热带贵州高原常绿阔叶林区鄂西南山原,包括巫山和武陵山,属此
区的东部山地丘陵亚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为喀斯特高原和中山。盆
地光温资源充足,为发展水稻和亚热带水果(如柑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
地理条件。野生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亦丰。
发展简史
湖北春秋战国时属楚,汉置江夏、南郡二郡,三国分属魏吴,晋置荆州,
唐分属淮南、山南二道,宋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及京西路,湖北之名始
此。元大部属湖广行中书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析置
湖北省,沿用至今。
湖北是中国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证明,距
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制作和水稻种植;在黄陂县还发现商代古城盘龙城遗
址。战国时,今江陵县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
心,同黄河流域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同为中国文化发祥地,楚国曾建都于
此达411 年。春秋战国时大冶已有采铜冶炼。秦汉时,由于湖北接近黄河中
下游地区,凭借南阳—襄阳驿道,联系密切,江陵和襄阳发展成为经济和军
事重镇。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加速两湖地
区的开发。唐代湖北地区稻、麦、麻、茶和蚕丝等农作物有较大发展。江陵
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宋代江汉平原广泛挽堤围垸,出现垸田这一特殊的
土地利用形式,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有余粮输出,
故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唐宋时,武汉即以商业著称,江
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并列为南宋三大
都会。明中后期,汉江下游和举水、倒水下游地区引种棉花,至清中期棉花
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经济作物首位,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
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并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
镇之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汉口、宜昌、沙市辟
为商埠,开办工厂,在汉口等地建立制茶、烟草等加工工业。1904 年京汉铁
路和1918 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通车后,武汉成为华中最大水陆交通枢
纽,内地最大港口。同时建立近代工业,有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汉冶萍
公司),武昌纺、织、丝、麻四局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人文概况
人口与民族中国人口数量较多的省区,全省人口5396.9210 万。人口密
度每平方公里290 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 倍以上。分布不均,若以丹江口
—南漳—枝城连线为界,西部土地面积占全省42%,而人口仅占全省19%;东部土地面积占全省58%,而人口则占81%。孝感和荆州两地区人口密度分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平原湖北省全省
  • 上一篇:湖南省(Hunan Sheng)
  • 下一篇:壶口瀑布(HukouPubu)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