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广,开发晚,人口密度小,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工业湖南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1949
年以来工业发展迅速,许多部门从无到有。轻、重工业趋向密切配合,布局
逐步向南部和西部扩展。
①湖南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重要基地之一。锑、铅、锌和钨的产量最多,
已跃居中国前列,其次为锡、汞、金等。锑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冷水江市锡矿
山,为中国最大锑产地,常供应世界用锑的70%左右,有“锑都”之称。湖
南为中国最大铅、锌生产基地。钨矿开采多分布在资兴与宜章交界的瑶岗仙等地。锡矿以临武、汞矿以新晃、金矿以湘西的产量较多。同时,在电力充
裕、技术力量和交通条件较好的长沙、株洲、衡阳等市扩建和新建多种有色
金属冶炼工业,其中株洲市已成为中国最大铅、锌冶炼基地之一。
②机械制造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 年的9%上升到90
年代初期的27%左右。以矿山冶金机械、机车车辆修造和电机制造为主,衡
阳市已成为中国南方矿山冶金机械制造的重要基地。株洲为中国南方最大机
车车辆制造中心。湘潭市为中国电机制造中心之一。农机、机床、轻纺、食
品等机械制造也有一定规模。
③化学工业为发展较快部门,年产化肥百余万吨,岳阳、株洲、冷水江
为全省三大氮肥生产中心。浏阳、石门是磷肥产地。此外,临湘的石油加工、
湘乡的建材工业等已具规模。
④电力工业发展较快,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仅有小型火电站,50 年代后
在冷水江、湘潭等地建设火电站,并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兴建柘溪、凤滩、
双牌、东江等水电站。全省水电的比重已超过总发电量的50%。省内水力资
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⑤轻工业中的纺织、造纸和陶瓷发达。80 年代末,全省棉纱和棉布的年
产量比1952 年分别增长8 倍多和4 倍多;同时,麻纺、化纤也有发展。湘潭
已成为江南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岳阳、益阳集中了中国1/2 以上的苎麻纺锭
和织机;长沙和岳阳的棉毛化纤纺织亦较发达。湘西凤凰已建立民族工艺纺
织工业。岳阳、邵阳为全省两大造纸工业中心。醴陵陶瓷驰名中外,为全省
最大陶瓷工业中心。
⑥食品工业以碾米工业最重要,次为制茶、肉类加工,一般规模小,分
布广。大碾米厂多分布在长沙、常德、岳阳等地。茶叶加工则集中在安化、
新化、临湘一带。肉类加工以长沙、衡阳、常德等地规模较大。
⑦在传统工艺品生产方面,以长沙湘绣、浏阳鞭炮和夏布、益阳凉席和
竹器、邵阳竹雕等著名。
交通运输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建京广铁路复线同时,新建了湘黔铁
路和枝柳铁路的湘西段。全省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1.38 公里铁路,是江南铁
路密度较大省份;1990 年营运里程达2631 公里。内河通航河流达110 多条,
约1 万公里,经过整修疏通河道,水深在1 米以上有2580 公里。公路遍及全
省,通车里程达5.72 万公里。
全省交通纵横交错,南北向的京广铁路与东西向的浙赣、湘黔、湘桂等
铁路在株洲、衡阳相交,构成东部与省外往来的陆路主干。湘西的南北向的
枝柳铁路与东西向的湘黔铁路交汇于怀化,成为西部陆路交通的“十”字形
骨干。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是联结长江和省内的重要航道,加上公
路,形成水陆交通网,担负过境与省内运输。80 年代以来,全省客货运量增
长快,其中长途运输以铁路较快,次为水运。公路主要以短途客货运输增长
显著。交通运输枢纽有长沙、株洲、衡阳、湘潭、怀化、邵阳、常德、岳阳
等。长沙已成为江南航空运输来往的必经之地,有定期班机与北京及全国各
地联系。省内长沙与常德间有不定期航班。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