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公里,是由山地进入平原的过渡性河段。
黄河中游流经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输沙模数大于5000
吨/平方公里的面积达14.3 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含沙量大
的支流,如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三川河、延水、汾河、北洛河、泾河、
渭河等均发源于此。河口镇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以及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
干支流,为黄河下游洪水的三大来源区,其中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流域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有伊洛河和沁河等重要支流汇入,这里暴雨强度大,集流
快,洪峰预见期短,对下游防洪威胁很大。但为黄河两大“清水”来源区之
一。
③桃花峪以下是黄河的下游,长780 多公里,落差95 米,流域面积2
万多平方公里。河道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黄河带到下游的泥沙
平均约有3/4 被送到入海口,约1/4 淤积在河道内,使河床逐年抬高,成为
世界著名的“悬河”。目前黄河河床一般高出大堤外地面3~5 米,甚至有高
出10 米者。黄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仅有大汶河等。除山东的平阴、长清一
带有山地屏障外,两岸全靠大堤约束。黄河大堤北岸起自河南省孟县中曹坡,
南岸起自郑州邙山脚下,两岸全长1300 多公里。河道上宽下窄,河南段两岸
大堤的距离一般约为10 公里,最宽达20 公里,沙洲罗列,多串沟歧流,河
势摆动频繁。山东陶城阜以下河道逐渐缩窄,两岸大堤间的距离一般为0.5~
2.0 公里,山东省东阿县最窄处河面宽仅300 多米。
黄河下游现存的唯一湖泊是位于山东省梁山、东平两县的东平湖。据《水
经注》载,黄河下游约有130 多个湖泊陂塘,因黄河决溢改道都淤成平陆。
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
口。黄河三角洲发育很快。近代三角洲以利津宁海为顶点,大体包括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面积5400 多平方公里。20 世纪50 年代
以来三角洲顶点从宁海下移到渔洼附近,小三角洲面积约2200 多平方公里,
1954~1982 年平均每年造陆38 平方公里,海岸线年均向海推进近0.47 公
里。1855 年黄河改走现行河道以来,发生在三角洲顶点附近的河口改道共10
次,其中1949 年以前7 次,1949 年后3 次。(参见彩图插页第23、24 页)
气候与水文黄河流域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
水量478 毫米,北部雨量较少,年均最少仅约150 毫米;南部雨量较多,年
均最多800 多毫米。6~10 月降雨占全年的65~80%,且多暴雨。暴雨强度
大,一次降雨甚至可达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
黄河郑州附近花园口站年均径流量470 亿立方米,计入工农业耗水量,
年均天然径流量达560 亿立方米,包括花园口以下天然来水量,黄河天然径
流量合计为570 多亿立方米。按1956~1979 年24 年水文资料,黄河流域地
表水资源总量为628 亿立方米。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兰州以上地区、龙门至潼关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集水面积仅为
全河的60%,而天然径流量却占全河的87%。径流量年内分配,7~10 月占
60%左右。年际变化最大最小年径流量比值,兰州站为3.17,河口镇站为
3.44,中游有些支流的比值高达5~12。
黄河的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居世界各大江河首位,年均输沙量16 亿吨,年
均含沙量37.7 千克/立方米(以陕县站为代表),90%的泥沙来自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其中80%集中产生于输沙模数大于6000 吨/平方公里的11 万平
方公里的地区。年内、年际变化不均匀,85%左右的泥沙来自汛期几场暴雨,
中游有些支流一次洪水的输沙量即可达全年的1/3 或更多,形成浓度很大的
高含沙水流。黄甫川、无定河、窟野河等多沙支流更有含沙量1000~1500
千克/立方米的极值。据陕县站实测,黄河1933 年输沙量最多,达43.9 亿吨;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