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Tianjin Shi)
中国三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港口和
综合性工业城市。简称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介于北纬38°33′~40°
5′,东经116°42′~118°04′。北依燕山余脉,东临渤海之滨,除西北
少部分与北京接壤外,其余皆与河北省相邻。天津地处海河5 大支流交汇处,
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
和“畿辅门户”之称。天津作为沿海城市,背靠华北地区,在内外经济合作
交流中起着“中枢”作用。市境面积1.13 万平方公里。1990 年人口878.5402
万(其中包括所辖5 县人口293.0334 万)。辖13 区、5 县。
自然条件
地质与地貌天津地区在元古代前为中朝准地台的一部分,至元古代开始
海浸而沉积了厚层岩石,中外驰名的蓟县剖面即位于此,奥陶纪末全部成陆。
中生代后,北部褶皱成山,南部相对下沉,有2000~3000 米的湖相堆积层,
大港油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即形成于第三纪的湖相堆积层之中。
市境地势北高南低,除北部是燕山南侧的山地外,其余均属冲积平原,
为较发达的农业地区。蓟县北部山地是燕山山脉向东延伸的南翼,为海拔千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古长城即沿蓟县北部山岭修建。
其中500 米以下的丘陵地坡度平缓,土质较疏松,为发展果林和梯田种
植之地。蓟县山地之南是开阔的平原。靠近山地是由洪积冲积扇组成的倾斜
平原,呈扇状分布。平原组成物质从扇顶到扇缘、由粗到细,由砂砾到粘土,
是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倾斜平原往南是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分布许
多大小洼淀,地下水位高。因排水不畅,常有季节性积水,易出现沥涝灾害,
有的经治理,已成为“粮仓”。东南是滨海平原,地面高程不到2.5 米,土
壤含盐量高,多辟为盐田。地下有优质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滨海
平原以东有狭长滩涂。渤海位于浅海大陆架上,利于发展渔业。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半年受蒙古冷气团控制,多西北风,
气温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控制,以偏南风为
主。气温升高,降水也多。年降水量500~700 毫米,夏季降水量占76%;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多雨年和少雨年相差3~4 倍。时有春旱。
水文区内河流以海河、蓟运河为主。蓟运河水系包括蓟运河、潮白河、
陡河等。海河水系有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及南、北运河(见京杭运河)
等5 大支流。由于上游支流众多,且降水集中7、8 月份,到夏季汛期,洪峰
直涌海河,尾闾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致使海河成为历史著名害河。
发展简史
市境是中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战国时期属燕国。当时已使用铁制工具,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秦时北部分属渔阳郡、右北平郡,西部和南部分属
广阳郡、巨鹿郡。西汉初,天津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等县。
北部属渔阳郡泉州、雍奴县及右北平郡无终县,经济上开始实行盐铁官营,章武、泉州为制盐中心,制盐业在全国占一定地位。东汉末年至隋,发展水
运,开凿河渠,促进了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唐代,以海河为界,北属幽州,
南属沧州。706 年开凿连接海河和蓟运河的平虏渠,南方粮米运抵渔阳,以
供军需。当时海口重镇军粮城为屯粮转运枢纽。北宋时,海河为宋、辽界河,
北宋一侧沿河设有双港寨、三女寨、河平寨、泥姑寨等据点,驻军防守。当
时天津一带已开始兴修水利、垦荒种稻。金代,海河以北属中都路大兴府武
清县,海河以南属河北东路沧州青池县和静海县。由于漕运和制盐业的发展,
在今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迅速发展成交通枢纽,约于金贞
祐二年(1214)建立了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
正式名称。元朝,海河以北分属蓟县、三河、宝坻、武清等县,海河以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