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低于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1.霜冻的形成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平流或地面辐射冷却影响而降到霜点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或近地面部分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冰晶。霜冻是在春、秋转换季节时,夜晚近地面气温短时间降到0℃以下,致使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低温冷害现象。霜与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霜不一定会出现霜冻,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有时不伴白霜,这种不伴白霜的“霜冻”,青海俗称“黑霜”,其实是低温冷害。
霜冻的形成有三:
平流霜冻。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降温至0℃或0℃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侵袭范围广,降温幅度大。
辐射霜冻。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或0℃以下,导致霜冻形成。
这种霜冻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
平流辐射霜冻。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影响比较严重。
另外,还有一种局部地区产生的洼地(谷地)霜。夜间,近地层空气冷却,坡地的冷空气下滑堆积于洼地或谷地而形成霜,多于秋季出现。这与“霜打洼地”的青海农谚相一致。
2.霜冻的时空分布
霜冻一般开始于秋季,称为早霜冻,止于翌年春季,称为晚霜冻。秋季开始发生霜冻的第一日称初霜冻日,春季最后发生霜冻的一日称终霜冻日。终霜冻日与初霜冻日之间的天数称无霜期,可以用作一地农业气候资源的衡量尺度之一,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
境内各地霜冻开始和终止时间,因地形、海拔高度和所处纬度的不同而不尽一致。一般情况 ,早霜冻(即秋霜冻)开始出现时间,海拔高度越高越早,纬度越高越早,低洼(谷地)地早,反之则晚;晚霜冻(即春霜冻)终止时间,海拔高度越低越早,纬度越低越早,坡地比低洼地早,反之则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