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2.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情态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地质地貌图片: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并设问:这些景观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地表形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样的。地球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板书: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老师讲解:地表形态:地面的起伏状态,人们直接可以感知的地表特征。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那么是谁来塑造地表的形态呢?──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先学习内力作用。
学生通过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内力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问题2:外力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问题3:外力有哪些动力──风、流水、冰川和生物;
问题4:内力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问题5:外力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研究之前看到的那些美丽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一: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什么力量促使该地表形态由海洋变成高大的褶皱山脉?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2.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情态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地质地貌图片: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并设问:这些景观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地表形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样的。地球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板书: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老师讲解:地表形态:地面的起伏状态,人们直接可以感知的地表特征。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那么是谁来塑造地表的形态呢?──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先学习内力作用。
学生通过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内力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问题2:外力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问题3:外力有哪些动力──风、流水、冰川和生物;
问题4:内力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问题5:外力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研究之前看到的那些美丽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一: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什么力量促使该地表形态由海洋变成高大的褶皱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