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运用其解释相关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巩固】
1.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填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风带要画出风向。
【学生回答】略。
2.说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
【学生回答】略。
提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运动为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天气特点以阴雨为主。反之,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现象为晴朗干燥。
风带干湿状况的判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是从海洋吹向陆地还是从陆地吹向海洋;2.从高纬吹向低纬还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如果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吹向高纬,易形成云雨。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运用其解释相关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巩固】
1.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填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风带要画出风向。
【学生回答】略。
2.说出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
【学生回答】略。
提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运动为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天气特点以阴雨为主。反之,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现象为晴朗干燥。
风带干湿状况的判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是从海洋吹向陆地还是从陆地吹向海洋;2.从高纬吹向低纬还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如果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吹向高纬,易形成云雨。
气压带风带名称 | 气压带风带性质 |
赤道低气压带 | 湿 |
信风带 | 干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干 |
西风带 | 湿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湿 |
极地东风带 | 干 |
极地高气压带 | 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