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
通过以上复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且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三、区域特征分析,重在比较区域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我把我们的复习方法概括为“定桩、扯线、结网”六个字:
(1)定桩。即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以期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该区域知识的牢固记忆节点。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扯线。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多条知识“链条”。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又比如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②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3)结网。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点线相连,线线交织,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比较。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的比较;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的比较;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及其特征的比较;非洲气候(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与南美洲气候(湿、热)差异性的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成因的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
四、区域问题研究
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不同区域存在着相同或不同的区域问题,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场退化和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等。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区域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掌握,同时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
“区域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也将此内容作为平时教学的重点。
五、填空图,地理知识落实图中,提高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