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研究地理科的学习方法?
我们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什么是研究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学习方法呢?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所以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此,我们说学习方法问题只能是通过研究、讨论,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既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那我们今天还谈什么地理学习方法呢?我们说,虽然没有一个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操作模式,但还是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二.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上个学期的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我们年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本学期开学初的开卷考试也说明了问题。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 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 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 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这届面临高考的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三.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 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 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 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 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 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例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概念、时空分布规律的图解与数学推导方案。
例2.“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引发的高气压、低气压概念的思考。
例3.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图解及数学推导方案。
例4.冷锋与暧锋侧视图与俯视图分析气压与雨区。
② 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例1.在近地面风向形成图上,运用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近地面风向;在亚洲季风图上,运用数学的画辅助线的思想,理解季风的风向形成。
例2.等值线的判读:脊、槽的判断及其暖流、寒流、冷锋、暧锋位置的判定。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例1.上册P67气候类型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转变为数据表格,再转变为以降水量为横坐标、气温为纵坐标的点状坐标图
例2.读上册P88-89技能篇的产值结构图(静态)-----(动态)能源消费构成图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我们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谈谈怎样学习人文地理。
①怎样预习
对于人文地理应怎样预习呢?首先要确定预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区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三个。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如区位,教材上说“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该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兼而有之?设想,农业的发展能离开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济条件吗?显然,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合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收获的农产品要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必需通过市场来进行,而实现的程度(即能卖多少钱)又显然受到运输条件、价格、税收政策等的影响,因此,这里讲的位置决不仅是经纬度位置,而应包括自然、经济因素在内的位置。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区位,实际上是指某事物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位置。农业有区位,工业有吗?城市有吗?学校有吗?显然都有。这就是对区位这个概念外延的拓展理解。这样,将来学习工业、交通、城市等章节时,区位这个概念就不再需要重点去学习了。
第二,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理解。本部分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则决定了这种区位选择的可能性?哪些区位因素是动态可变的?这种可变性是否是有条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在教材和配套的地图册中寻找答案。然后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问自己。如蔬菜基地的区位选择在交通发达的国家与交通不发达的国家是否有不同?为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讲。
第三,尝试做课后练习-----《课时训练》,把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做,似乎很费时间,但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的听课效率将惊人地提高,你的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你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你的学习就会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有意思,兴趣就会越来越大,逐渐地你将只需做预习工作而无须做复习工作,这将是你学习的最高境界。
②怎样听课
经过充分的预习,你进入课堂是带着许多困惑和问题来听课的,一节课40分钟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你所带来的问题,参与同学讨论你所困惑的问题,听课效率必然大大提高。上课做笔记,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中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千万不要去抄教师黑板上的大一小1等无用的信息,要知道,教师写的那些板书提纲主要目的是告诉同学我现在讲到哪里了,别无他的价值。
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画。最后,给你一个建议,课堂笔记是供自己学习用的辅助材料,不是供展览用的作业,因此课堂笔记不求工整只求准确快速。
③怎样阅读教材
除了按上述预习方法阅读教材外,还应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和配套地图册中的各种图表,因为许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图语言来表达的。例如,地图册P6中的《主要农作物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将使我们加深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上海郊区农业分布与市场的关系》将加深我们对各种农业部门的区位选择的理解,这些图表既直观又具体,千万不可忽视。
④怎样做练习
少做练习多思考是做练习的重要原则。有的同学学习地理热情很高,到处收罗了很多练习来做,认为多做几题将来就能考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主张题目不在于多做,而在于多思考。即每做一道题,都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题目的条件改一下,该怎样做?这就是反思。我们应逐步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讲这些了,希望我今天的学法介绍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深切地期待着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一个质的飞跃。谢谢同学们的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