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宫观建筑和道教文化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正式形成在东汉顺帝以后,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东汉顺帝(125~144 年在位)时,张陵开创的五斗米道;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时,张角组织的太平道,是道教组织最初的两大教团。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道教称有十洲三岛,又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神仙栖息的胜境阆苑。这十洲三岛在四海之中,洞天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七十二福地,在大寺名山之间,上天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如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蒿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缕山、天台山、罗浮山、阴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云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此皆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现在的道教名山宫观,除宋后新起者外,凡渊源于唐代以前的,多在此范围之中。
一、道教宫观建筑
(一)道教宫观建筑的特点:
1.利用山地条件,突出仙境,渲染神秘气氛
道教宣传天下名山是道家的“洞天福地”,是仙人修炼、生活的地方。因此在道教名山中的建筑主题突出仙的环境,利用山顶夷平面布置主题建筑,山坡布置三道山门,成为人间与仙界过渡地带。这点泰山最为典型。泰山由于位置在东,是春天代表。城南■河桥南,有蒿里山,是古代葬死人的地方。城北山坡陡,相对高度达1300多米,布置了三道山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岱顶夷平面上建有碧霞祠和玉皇庙。碧霞祠建于宋代,典型道观建制,位于天街东端小型谷地中。供奉山女神碧霞元君。玉皇庙建于绝顶天柱峰上,为一四合院落,院内有极顶石和登封台,即历代帝王筑土为坛,曰“封”,祭天的地方。泰山整个游览线,自下而上,形成阴间(蒿里山),人间(泰安城)、仙境(岱顶)三重空间。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上看,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而异;从意境上看,由人间闹市上达穹宇,渐入仙境。类似泰山利用自然环境,突出仙境建筑在其他道教名山中也有类似的布置。
2.中国传统院落式总体布局
道教建筑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和园林四部分组成。一般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同坛庙和佛寺建筑相比,单体建筑不那样宏伟、豪华,多为淡雅色调;少中轴线的对称布局,多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形式。神殿是宗教活动场所,处于建筑群之主要轴线上,为整个建筑群之主体。殿堂内设置神灵塑像或画像;膳堂包括客堂、斋堂、厨房及仓库等,多布置在轴线侧面;宿舍,为道士、信徒和游人住宿用房,常于僻静处,单独设院;有的利用建筑群的附近名胜古迹和地形地物(山泉、溪流、巨石、怪洞、悬崖、古树),建置观赏性的楼阁、亭榭,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在道教建筑中四者功能区分明确,配置适宜,联系方便,给人以庄严肃穆、清新舒适之感。
为此,道教建筑将壁画、雕塑、书画、联额、题辞、诗文、碑刻、园林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因地制宜,巧作安排,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多彩的艺术形象,从而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建筑群的结构上充分体现道家五行,八卦思想
道教对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等推崇倍至,因此在建筑结构上尽量体现这一思想。江西龙虎山的天师府建筑即是八卦的布局,中心天师私第“三省堂”,位于太极位置上。南有“大堂”,阔五间,堂内塑有3m高的天师像;北为“灵艺园”,种有奇花异草;东为“留候家庙”,供奉历代天师神主;西为“万法宗坛”,供奉三清、四御、三官、三张(一代天师张道陵、33代天师张继先,和43代天师张宇初)。这种建筑结构体现天师具有沟通人神关系,控制阴阳万物,指挥四象五行的崇高地位思想。
4.道教建筑装饰鲜明地反映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的思想
道教建筑在装饰图案中种类很多,表现道教思想。如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山海年长的图案,有日、月、星、云、山、水、岩石等;象征善、裕、仙、福、禄的图案,分别为扇、鱼、水仙、蝙蝠、鹿等;象征友情、长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等图案,分别有莺、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龙、凤等。有时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化作种种式样,在器具或建筑物上与其他花纹伴用,作为装饰。尤其在福、寿二字巧妙变幻,以表示吉祥如意,福寿康宁。同时,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用于装饰。
(二)我国著名的道教宫观
全国道教宫观众多,有的已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成了旅游胜地。
1.华山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
西岳华山地处秦岭东段,自古以奇险著称。《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花状”,因名华山。华山既雄又险,超绝尘寰,隔断凡俗,所以历代都有逸人幽客来此栖真养性,修道体玄。五代道教学者陈抟居华山四十年,他系统地总结了内丹道法,成为宋代后道教修持方法的主流。玉泉院原是陈抟隐修之所。目前华山保存下来的道观有多处,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由于华山雄险,所以道观建筑不以恢宏取胜,而多依山傍势,混然天成,富有自然美感。
2.龙虎山与天师府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境内,道教称为第三十二福地,为正一天师道教祖庭,是天师道创始人张陵子孙世居之地。座落于龙虎山东面上清镇的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 年),为历代天师起居之所,其建筑布局,依八卦方位,以三省堂为中心,宗坛、府门等环绕周围。左右两侧还有配殿。在道教教义建设、道教民间传播等方面,龙虎山及天师府都有其特殊地位。天师府已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3.崂山太清宫
崂山位于青岛市北,东临崂山湾。据史书记载,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崂山道士张廉夫创建第一座道教庙宇开始,崂山不断建起道家的宫、观、庵。在崂山方园百十里的范围,道教宫观星罗棋布,崂山由此被奉为道教全真派天下第二丛林。在崂山道观中,渊源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太清宫,现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之一。其经书道藏极为丰富,居全国之首。
4.罗浮山冲虚古观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河源、博罗、增城三县交界处。道教称之为天下第七洞天。东晋道士葛洪(284~364年),晚年隐居罗浮山修道、炼丹,并卒于山中。冲虚古观,相传为葛洪夫妇隐修炼丹之处。现存冲虚观的古迹,多与葛洪有关,如“葛洪丹灶”、“洗药池”、“长生井”等。
5.杭州抱朴道院
杭州抱朴道院与罗浮山冲虚古观,两处都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都是葛洪遗迹现存之地。相传葛洪曾游经西湖旁宝石山,并结庐炼丹。后人为纪念葛洪,把宝石山西侧山岭称曰:“葛岭”。葛岭初阳台下有“炼丹台”,据说是葛洪烧炼金丹的地方。建于唐代的抱朴道院,是奉祀葛洪的庙祠,元代毁于兵火,明清时重修重建。
此外,北京白云观、成都青羊宫、山西芮城永乐宫、江西龙虎山上清宫、苏州玄妙观、江苏茅山元符宫、河南鹿邑太清宫、陕西周至楼观、香港朝天宫、台湾妈祖庙,以及湖北武当山的道观等,都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