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青藏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

时间:2011-01-29  归属:中国自然地理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广阔前景。

一、光能资源的利用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太阳总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是我国光照资源最充足的地区。太阳总辐射越多,强度越大,光合有效辐射越丰富,对生物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补偿了高原海拔高度大引起的热量不足,成为世界上农作物分布最高和病虫害最少的地区。冬小麦、春小麦、青稞种植的上限已经分别达到海拔4320米、4460米和4900米的高度;茶树、苹果也分别在海拔2500米和4000米种植成功。高原上海拔高度较低,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引水灌溉的河谷、盆地,水热条件较好,适于农作物种植。高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因此,高原上种植的冬、春小麦和青稞,大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单产比纬度接近的南方冬小麦区(南京)或北方冬小麦区(北京)、北部春麦区(银川)高出 1/4—1/2左右。高原上麦类作物之所以能够高产,除光照丰富外,主要还有以下有利气候条件:

(1)高原上麦类的生长季长,夏秋没有炎热高温,气候温凉,有利于植株多分蘖,多成穗,有利于麦类穗大粒饱,增加产量。

(2)高原上春季温度回升早而慢,使麦类的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成熟期增长,适于形成大穗大粒。幼穗分化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灌浆成熟期是决定颗粒重量的关键时期。幼穗分化期长,幼穗发育充分,粒数多;灌浆期长,养分积累多,颗粒大而重,形成高产。

(3)高原上麦类生长期间,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自然光照强度比东部同纬度地区高得多。但温度又不很高,没有高温威胁,成为麦类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有利条件。夜间降温快,温度较低,可以减少作物呼吸消耗,使光合作用效率增高,属低消耗、高积累类型。据测定,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每昼夜制造的有机物总干重,拉萨和香日德分别比上海高1倍和49%。

此外,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东部农业分布集中地区,降水量较多,雨、热同期,水分有效性高;河谷地区很少发生雨涝湿害,高温逼熟,大风倒伏等自然灾害;气候温凉干燥,限制了粘虫、赤霉病、锈病等的发生和流行;高原上夜雨率高,光照、温度、水分配合比较紧密等等,都是构成青藏高原农业单产高的有利因素。目前青藏高原的光能利用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拉萨和昌都地区,全年光能利用率只有0.1—0.2%,因此,提高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对增产还有较大潜力。

干旱、霜冻、冰雹和风沙是影响高原农业的不利因素,尤以干旱危害最大。高原北部春季升温快,多大风,加剧了土壤水分的损耗,影响春播和出苗率;藏南谷地冬麦越冬常因干旱造成死苗。如果发展水利灌溉,培育高光效品种,增加地膜覆盖措施,改进栽培技术等,再提高光能利用率2%,大幅度提高单产是可以实现的。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青藏地区区域开发整治
  • 上一篇: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青藏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