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
从低纬地区多年平均的环流图上看,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有一个几乎环绕地球一周的带状高压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和地形差异,高压带的强度沿纬圈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在副热带海洋上存在着高压中心。具体地说,在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上分别有一个高压中心,我们分别称为北太平洋副高和北大西洋副高,在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上也存在高压中心。这些高压在流场上表现为一个个反气旋环流系统,并具有暖性结构。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所谓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5.2.1 副热带高压的成因
副热带高压形成的经典解释是:赤道附近的大气比其他纬度的大气受热更多,形成上升运动,到高空后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高纬流去的气流产生向东的分量,纬度愈高向东的分量愈大而向极分量愈小,因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产生辐合下沉气流,引起对流层中下层气压升高形成高压。这支下沉气流是哈德莱环流(Hadley)的下沉支,除它之外,弗雷尔环流(Ferrel)的下沉支也作用于副热带地区,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副热带高压。
对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一般认为哈德莱环流起主要作用。但是,我们知道一年中南、北两个半球的哈德莱环流的位置均1月偏南,7月偏北;而强度则1月强,7月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强度均在1月偏南偏弱,7月偏北偏强。由此可以看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变化与哈德莱环流的变化完全一致,而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仅位置变化与哈德莱环流一致,强度变化与之相反。这个事实至少可以说明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还受到其他一些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