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旧称波斯。人口5 680万(1991年),在西亚各国中居首位。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坐落在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高原的主体位于国土的中部偏东,面积占全国一半,称中央高地,其内部地势坦荡,四周则有高山环绕,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内流盆地。这种地形的闭塞性使得中央高原内部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和盐沼分布很广。环绕中央高原的山地主要由扎格罗斯和厄尔布尔士两大山系组成,它们均自伊朗、土耳其和亚美尼亚毗邻处的亚美尼亚高原(山结)伸出。扎格罗斯山脉在境内长达1500公里,由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分部范围占全国40%,把中央高原同波斯湾隔开,并向沿海逐渐下降,地势十分崎岖,但也有一些较为宽阔平坦的河谷或盆地,是农业的集中地区。厄尔布尔士山脉横亘于伊朗北部,介于中央高原和星海之间,但十分高峻。其北坡山麓延伸着一长条狭窄的里海沿岸平原,自然条件良好,人口相当稠密。伊朗气候的特点是大陆性强和降水稀少,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仅400毫米,约有一半的国土降水不足100毫米,故农业生产颇受局限,主要分布于相对湿润的西部山地高原及各滨海地带,游牧或畜牧业地位比较重要。
伊朗过去由于传统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英、俄等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十分落后。自50年代以来,该国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以石油收入为基础,大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60~1977年间,按可比口径计,伊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这一速度之快仅次于日本(3.4倍)等个别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突出的(对比之下,同期内墨西哥仅增长2倍,印度还不到1倍)。1977年伊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 214美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里已属于先进水平。此后,伊朗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接着又卷入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经济发展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曲折。但尽管如此,伊朗总的生产力规模与现居西亚各国首位的土耳其仍大体持平(70年代伊朗是显著超过土耳其的),其人均值仍大大高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无论政治还是经济,伊朗都是所在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同西亚其他石油输出国相比,伊朗虽也同样以石油业为其经济命脉,但总的结构要相对均衡一些,70年代后期,当石油业在伊朗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最高时亦仅占1/3左右,1988年已降至4%,而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现仍占到1/5~2/5。在西亚各石油输出国中,伊朗的农业和制造业,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重,都是最大的,而且基础工业包括机械工业比较雄厚,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因此当石油价格近年大幅度下降时,伊朗虽也蒙受了不利影响,但程度上比其他几个石油输出国要和缓一些。
伊朗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全国90%的面积均为海相沉积层所占据,尤其是扎格罗斯山脉西南部与阿拉伯古地块之间的山前地带,从二迭纪到第三纪,一直处于温暖的浅海环境中,沉积了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巨厚石灰岩层,其最上部称阿斯玛里层,由细粒有孔虫石灰岩构成,油源极为丰富,它的土面又沉积了岩盐和硬石膏盖层,对石油起了良好的封闭作用。波斯湾海域诸油田同扎格罗斯西南山前地带不同,主要储油层是中生代侏罗纪石灰岩。总起来讲,伊朗石油资源中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的占70%,中生代占30%,这一点同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不同。1991年伊朗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26亿吨,占世界9.3%;按1990年的产量计,可采年限可达92年。
战前伊朗长期是世界第4大石油生产国,1938年产量为1036万吨,占世界4.1%。从50年代中期起,其产量迅速上升,1974年达到30 12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虽仍居世界第4位,但占世界的比重提高到10.8%。此后生产因战争或人为限产等原因而下降,最低的1981年仅6 600万吨。近年生产大体正常,1990年为15 700万吨,占世界5.2%,在各国中居第4位。
伊朗拥有两大石油产区,一是扎格罗斯西南山麓丘陵平原,二是波斯湾海域。前者即著名的胡泽斯坦产油区,其开发时间最早,迄今累计产量仍占全国绝大部分。区内大约有40个油田,均按褶皱方向呈西北—东南走向排成相互平行的几列,其中由阿瓦士、马伦、阿加贾里和加奇萨兰四大油田组成的中列,地位最为重要。这四大油田的累计产量加现有储量均高达13~16亿吨,跨入了世界特大油田的行列。胡泽斯坦区所产原油除少量供本国炼油厂加工外,大部分都经输油管汇集到哈尔克岛出口。该岛距大陆40公里,1960年后建成了巨大的深水石油输出港,可接纳50万吨以上的超级油轮,年出口能力达2亿吨。在波斯湾海域有十几个海底油田,是60年代以来陆续开发的,1985年产量合计占全国28%(1989年仅为4.3%)。各海底油田所产原油皆就近从海上出口。
伊朗是西亚最早建立炼油工业的国家,早在1913年就建成了西亚第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阿巴丹炼油厂,该厂经多次扩建后加工能力达到293O万吨,在世界上亦名列前茅;但在近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工厂遭到破坏,实际上已废弃了。此外,伊朗在德黑兰等地还建有5座炼油厂,加工能力计为3 600万吨。炼油产品除满足国内消费外,还可少量出口。
伊朗生产原油的3/4供出口,主要输往西欧和日本,1989年在总出口量中分别占50%和14%。伊朗天然气的储量居世界第2位(占14.3%),折合标准燃料同石油的储量相当。但迄今利用不多,按目前的生产规模,足以维持700多年,潜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