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地区,干燥少雨,云量少,晴天自然多,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 500~3 600小时,也就是说,一年中有30~40%的时间受着太阳光的照耀,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相当于四川、云南的两倍。夏季每天日照在14小时以上,冬季也有9小时之多。无霜期一般在150~260天。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除呼伦贝尔等一小部分沙地外,一般都在3000~5000℃(下表)。太阳年总辐射量大部分在140~170千卡/平方厘米,青海柴达木盆地可达200千卡/平方厘米左右,是全国总辐射量的最高中心之一。
中国沙漠地区主要台站气温等热量要素统计表(1961~1970年)
沙漠地区与其它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比较
冷热剧变,气温变化大,首先表现在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平均年温差一般在30~40℃;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的车排子,1956年曾达到55℃,为全国之冠。绝对年温差常可达50~60℃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安迪尔,1967年曾达到过67.2℃。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之下,天气多晴寒而干燥,地面辐射冷却因之加强,致使1月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超过-30℃,成为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而在夏季则由于大陆的强烈增温,深居内陆的沙漠地区又成为炎热的中心。7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最高气温为43.6℃,南缘的和田有过46.5℃的最高记录。而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曾3次出现47.5℃的全国最高记录;其炎暑的程度远远超过长江流域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下表)。
吐鲁番与南京等地夏季气温等热量要素的比较
*酷热日南京等市为高于37℃,吐鲁番为高于40℃;炎热日均为高于35℃。
沙漠里夏季白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相对湿度低,大都低于30%,有的地方甚至多次出现“零”的记录。高温低湿,热而不闷。此外,日温差大,一般在10~20℃,最大可达40℃以上。白天因空气干燥,万里无云,骄阳似火,直射地面。由于沙漠地表干燥、裸露,颜色浅淡,具有较大的反射能力,反射率估计可达30%,减少了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量;加之沙子的导热性小,储藏热量的能力很低,所吸收的辐射能集中于沙地表面,促使剧烈增温。因此,沙漠里日出后气温就飞速直升,到了中午,气温常可高到40℃左右;沙面温度更是高热得惊人,多在70℃以上。1974年7月14日下午4时半,在吐鲁番五星乡附近的流沙地上,测得沙面最高温度竟达82.3℃。可是,只要太阳西下,沙面散热就很快,温度迅速下降。1959年5月,沿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科学考察时,白天测得最高气温40.2℃,而夜里却低到-4.0℃。一昼夜温度变化竟达40多度,真有“一日四季”之变。怪不得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早着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