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最主要的火成岩
一、超基性岩类(橄榄岩—金伯利岩类)
本类岩石分布很少。岩石中SiO2含量低,几乎全部由铁镁矿物组成,如橄榄石和辉石,基本无长石,石英更不可能出现。岩石颜色较深,比重较大(3.2—3.3)。多为小型侵入体或岩筒(柱状岩体)。
(一)橄榄岩 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多为中、粗粒状结构,部分辉石呈较大斑晶出现。新鲜岩石近于黑绿色或黑色,但在地表条件下橄榄石极易风化变成蛇纹石,使颜色变浅。如果岩石以橄榄石为主,称纯橄榄岩,呈黄绿色。如果岩石以辉石为主,称辉岩,呈黑色。
(二)苦橄玢岩 以辉石和橄榄石为主,或含少量富钙斜长石,细粒或斑状结构。
(三)金伯利岩 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金云母、石榴子石等,蛇纹石化显著,偶见辉石;基质为细粒及隐晶质;常以岩筒(岩颈)、岩脉等形式产出。金刚石常存在于此岩中。我国已在辽宁、山东等省发现多处金伯利岩。
二、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本类岩石在大陆分布广泛,特别是属于喷出岩的玄武岩,相当其他各喷出岩类总量的5倍以上;而在海洋底几乎全部为玄武岩(上覆海洋沉积物)。主要矿物为富钙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和角闪石等,有时含有一定量的磁铁矿,一般具有较强的剩余磁性。岩石颜色较深,比重较大(2.94)。
(一)辉长岩
为基性深成岩,主要矿物是富钙斜长石(灰白或暗灰色,板状、粒状)和辉石,还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岩石颜色为黑色或黑灰色,中、粗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常以小规模深成岩体产出。
(二)辉绿岩
为基性浅成岩,近于黑色,或黑灰、灰绿色,一般为细粒到中粒结构,有时有较大的斜长石斑晶,呈柱状或板状。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的相当。多呈岩床、岩墙产出。
(三)玄武岩
是典型的喷出岩,分布最广,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多呈黑、黑灰等色,风化面黄褐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或呈斑状结构,并常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矿物成分同辉长岩。
按SiO2饱和程度和碱性(Na2O+K2O)强弱,玄武岩可分为两大类:
1.拉斑玄武岩又称亚碱性玄武岩,SiO2过饱和或饱和,不含橄榄石和霞石。
2.碱性玄武岩SiO2不饱和,富碱,含橄榄石和霞石等。
目前在深海洋脊,每年大致以1.5×1010t的速率涌出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类,K2O等含量较低,CaO含量较高,又名深海拉斑玄武岩。在洋盆内群岛、岛弧和活动的大陆边缘,亦有大量玄武岩发育。发育于大陆内部的玄武岩,表现为两种喷发形式:
1.裂隙式喷发,往往构成大面积的泛流玄武岩,如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的峨眉玄武岩,面积约26万km2,厚度达600—1500m,形成于晚二叠世,属拉斑玄武岩类。
2.中心式喷发,构成玄武岩火山锥,及其邻近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中国东部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有数百座火山锥及相邻熔岩流分布,喷出于新生代,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兼有拉斑玄武岩。
玄武岩由玄武岩浆结晶形成,根据夏威夷和堪察加火山活动观察,玄武岩浆来自地下60—90km深处,并常挟带深源捕虏体,说明玄武岩浆起源于上地幔。
玄武岩也是构成月球的主要岩石,称月球玄武岩。细粒、多孔,主要由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等组成,一般以贫硅、富钛铁为特点。月球玄武岩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岩石,同位素年龄距今33—37亿年。但几乎相当于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