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层系统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已如前述,由于地层划分的目的、根据和适用范围不同,地层划分系统可有两类:一是区域性或地方性的,以岩性变化为主的地层划分,称为岩性地层分类系统,地层单位为群、组、段等;一是国际性的、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以时代为准的地层划分,称为年代地层分类系统,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等,与其相对应的地质时代为宙、代、纪、世、期等。在第一章中已大体讲过地层划分单位,现再补充介绍如下。
一、岩性地层单位
为了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及沉积环境的演变,为了便于按一定的地层单位填绘地质图,野外地质工作首先应该把一个地方的分散的不连续地层剖面,进行野外分层,把它们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剖面,然后再进行地层划分。地层划分的根据主要是岩性变化及岩性组合差异、沉积韵律(岩层节奏)、沉积间断(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等。
组是地方性的最基本的地层单位。凡是岩相、岩性和变质程度大体一致的,与上下地层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的,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比较稳定的地层,都可以划分为一个组。组采用最初建组的地名(山名、村名等)命名,如华北中寒武统包括徐庄组和张夏组等。
比组大的地方性地层单位叫群。凡是厚度巨大、岩性较复杂而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无明确界限可以分组的一套岩系,或者是连续的、在成因上互相联系的几个组的组合,都可以划分成一个群。群也是用专门地理名称命名的,如阜平群,五台群。
组还可以根据岩性特征进一步划分为段。例如燕山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可以分成四个或五个段,分别称为雾迷山组第一段、第二段…。
上述地层的划分,主要以岩性为根据,仅仅反映一定地理范围的沉积过程及沉积环境,只适用于一定地区,所以属于地方性的地层单位。
二、年代地层单位
对于岩性地层单位,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来确定其地质时代的位置。为了认识大区域,甚至全世界的地层发育和地理环境全貌,认识地球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建立和逐步完善地质年代表,就必须建立大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地层单位。这种地层单位必须和地质时代单位相对应。换言之,这种单位是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地层总体的名称,是超越地区性具体差异的抽象概括。例如,白垩系代表白垩纪这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地层总和,不同地区的白垩系的岩性、厚度、化石分布状况等可能有很大差异,但其所代表的时间长度必须是相等的,其上下界面必须是等时面。由于这种地层划分是以地质时代为标准,所以称为年代地层单位。
确定和对比地层的时代,可以利用同位素年龄、地磁倒转时间表等方法,但其基本方法是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由于生物界发展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在同一时期生物界总体面貌大体具有全球或大区域的一致性,这就有可能根据生物门类(纲、目、科、属、种)的演化阶段,把地层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年代地层单位,如宇、界、系、统、阶等。
根据地层中标准化石和化石组合,可以把地层划分为阶(每一个阶还可以包括几个生物带)。阶与阶之间的生物在属和种的范围内有显著差异。阶以地名命名,如华北地区上寒武统根据三叶虫的种类划分为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阶是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年代地层单位。
比阶更高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叫统。一个统可以包括数目不等的阶。由于统所代表的时间较长,所以统与统之间的生物在科、目范围内有显著的变化,统是全球性的年代地层单位。例如,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下寒武统中都有莱氏三叶虫(科),而在欧美都有小油节虫(科),二者都以多节、多刺、小尾为共同特征,说明下寒武统所代表的时代是三叶虫演化的原始阶段。统的名称和系相同,另冠以下、上或下、中、上字样,如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第三系和第四系所划分的统则另有专门名称。
更高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叫系。一个系可以分为2—3个统。系与系之间的生物在目、纲范围内有很大变化。如泥盆系以鱼纲的大发展,石炭系以两栖纲的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根据生物界重大门类的演化阶段所划分的单位叫界。如中生界含有丰富的爬行类化石,新生界含有种类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等等。一个界包括2—3甚至6个系。界以象征生物发展阶段的古生、中生和新生等命名。
最高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叫宇。根据生物的出现和最低硬壳化石带以及较高级动物的大量出现,把全部地层分为3个宇,即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后者包括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