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时间:2011-02-14  归属:城市地理学

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传统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方法是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社会区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机械地把城市作为一个物体来分析。从50年代开始,部分地理学家把注意力从区域特征研究转入到个人和集体的行为研究上。60年代行为地理学的出现,被认为是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一个突破。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是以非规范的方式,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形式和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视行为过程产生空间模式的方式和途径,它是心理学和地理学的结合。但不同的是,传统心理学中把人作为变数,把环境当成常数,专门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活动。传统地理学是把人作为常数,环境作为变数,研究客观环境。而在行为地理学看来,环境、人的感应和行为都是变数,它把个人决策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行为综合起来考虑以解决复杂的人—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现象。

一、感应、环境和行为

感应是指人们从实际中感觉的(听觉、视觉、嗅觉等)以及对整个过程的反应。只要是社会人(集团、阶层、阶级、不同性别的人)都会对环境产生感应,而只有对环境产生了一种稳定概念,才能真正产生感应。产生感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个认识过程。人们感应过程包括许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如信息的获取、破译、储存、回忆、处理和生理过程等,而行为地理学所注意的是输入和输出结果上的差异。

环境是指一个人以外的所有能影响感应的部分。环境可分成四部分,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行为环境、感应环境、操作环境(人类活动的部分)、绝对客观环境。行为地理学感兴趣的是行为环境和感应环境。

所谓行为,一般是人们对环境作出行动上的反应。包括态度、动机、信念和期望。人们在空间的活动称为空间行为,如移居、购物、上下班和社交等。空间行为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受抑于多种因子(图11-13)。

人们从对客观环境的感应到产生行为的过程见图11-14。人通过感应获得有关环境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这些信息,从而获得进行决策的行为意象。因此,人对环境的感应可以指导人的行为。

行为地理学关于感应空间的研究,不是取代土地利用功能区和社会区的分析,而是提供另一种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解释,是对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区和社会区分析的补充。

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

感应空间的研究成果说明,个人的空间行为,包括寻找工作和居所、购物等,多数不是由客观的空间组织所决定,而是由个人的感应空间组织所支配。一般来说,感应空间包括三个层次;l)结构性的;2)评估性的;3)个人感情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感应,最基础的是居民构想图。

 

图11-13  行为限制因子(王兴中译,1988年)

美国学者林奇(K. Lynch)早在50年代曾要求波士顿、新泽西市、洛杉矶的受调查居民画出其各自城市的略图。其结果,他们所勾勒的简图省略了许多重要细节,并将复杂的几何形状简略为更容易理解的直线或直角。这样就简化了所感应环境的空间结构。这种简图称为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居民构想图可以使我们了解居民对城市特点的感应和认识,借以测度城市物质空间及其文化风貌对人刺激的能力,以便为设计一个美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提供依据。居民构想图是研究感应空间的最基本的方法。

 

 

图11-14  人对环境的感应过程(引自许学强等,1989)

林奇认为,居民构想图主要由下列五项要素构成:

(1)路径(Paths)。指人能够移动通行的道路,包括市内交往和交通的渠道,如街道,人行道。

(2)界线或边沿(Edges)。区与区之间的分隔线(或障碍),包括线性的自然或人为的各种边线,如湖畔、斜坡、铁路。

(3)区或区域(Districts)。城内有特殊文化或经济属性的区域,如伦敦市中心的鸽子广场及其周围地区。

(4)枢纽或节点(Nodes)。为交通交汇或群众喜欢聚集的地点,如莫斯科的红场。

(5)标志(Landmarks)。人们用以识别方向和区位的参考物,如巴黎埃菲尔铁塔。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项要素并非界限分明。对某些人来说,教堂可能是枢纽(因为经常光顾),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标志(因不常光顾,但却具有方向指示作用)。在分析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外来游客由于他们对城市的认识肤浅,因而对城市的感应往往仅限于一些标志,而当地居民对城市的感应无疑会更加全面、深入。

居民构想图能够反映个人的空间行为。不同种族、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居民,其城市意象也不相同,即他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感应不同,从而空间行为不同。就种族来说,白人的感应空间大,黑人的感应空间小。就不同经济地位的人来说,有钱人的感应空间大,穷人的感应空间小。就不同性别的人来说,男性的生活感应空间大,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的感应空间小。林奇的方法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应用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较好地从人的感应和行为的角度解释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批评:①构想图是徒手绘制的,这要求居民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和训练,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教育程度低的人来说不可能绘制出来,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空间行为。②林奇研究的整个焦点都指向了意象的可见因素,忽视了声音、气味等因素。这表明对城市空间的职能及象征意义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医院的味道,工厂的机器声),因而影响了分析效果。

三、研究实例介绍

1.对罗马市民意象空间的研究

弗朗西斯卡托(Francescato)及麦彬(Mebane)在研究罗马市的时候发现,中产阶级和下层社会感应中的罗马是完全不同的。总的来说,前者脑海中的罗马空间宽度大,内容丰富;后者空间宽度小,内容简单。其原因是中产阶级富有,活动范围大,嗜好多,对广泛分散在城市内的各种资源也不计较距离远近都去享受;而下层社会不那么活跃,上下班距离较短,有限的收入限制了他们的嗜好和空间宽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下层社会对其近邻事物的认识都较中产阶级为深,说明穷人的生活空间狭窄,但邻里关系却很密切。

此外,西方学者对洛杉矶的研究成果显示,种族隔离影响了各自对城市的感应。

2.对广州意象空间的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城市意象是以珠江为整个城市参照系,环市路、东风路、中山路、解放路、广州大道、江南大道及工业大道构成了城市意象的网络状系统,在此基础上有广州火车站、海珠广场、区庄立交和中山五路、东风路、解放北路上的几个交叉节点,形成火车站,海珠广场,白天鹅宾馆,越秀山及珠江上四座大桥等主要标志,辅以各种区域。总体来说,广州市城市意象主结构明显,次结构趋于模糊。

那么,影响广州城市意象要素的因素是什么呢?为此作者在利用评价标准给每张城市意象草图定级打分的基础之上,对广州市民的性别、年龄、在广州居住时间、职业、文化水平、居住地点、上班时间、交通工具与道路、边沿、节点、标志、区域、类型、范围等级之间两两用卡方检验求出X2值,在显著水平0.05情况下,意象构成要素的道路、标志、节点受上述影响最小,是城市意象中最为普遍性的构成要素。而边沿、区域、范围,则受到个人因素影响较大,是一种受制约的构成因素。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文化水平。它是影响面最广的一个因素,受它影响的有边沿、区域、标志以及类型和范围,这些要素的等级是随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对广州市越易了解。②居住地点。它影响到区域、边沿和范围,它是由于市民居住地点不同,日常活动范围也不同而形成的。③交通工具。虽然它只影响到区域的等级,但它表示出了城市穿越方式对意象要素的影响。

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无疑,地理学对市民生活空间和感应空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按现有成果显示来看,感应空间和客观存在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和社会空间是不相同的。对此作深入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城市功能区和各种用地的布局应尽可能为居民构想图增加美丽的印象,深刻的要素,突出各具特色的功能区,从而增加居民对城市的好感;

(2)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要增加适当的标志,枢纽和区的布局亦要考虑其辨认性,以便扩大市民的感应空间;

(3)如果市民的感应空间扩大了,构想图的内容丰富了,就有助于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和规划,从而使城市管理和规划不仅仅只是规划师的事务。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 上一篇:城市环境问题
  • 下一篇:城市社会空间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