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Guangdong sheng)
位于中国大陆南部。简称粤。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连;南濒热带海洋,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东界福建省;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全省陆地处于北纬20°19′~25°31′,东经109°45′~117°20′,北回归线横贯境内。海岸线曲折,大陆海岸线长3368.1 公里。沿海有651 个岛屿,岛屿岸线长1649.5 公里(均未计香港、澳门)。全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面积17.8159 万平方公里。沿海200 米以内的大陆架,东起台湾浅滩南部,西至北部湾东部,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1990 年人口6282.9236 万(缺东沙群岛人口数)。辖18 地级市、1 县级市、73 县、3 自治县及东沙群岛。省会广州市。
自然条件
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四季
常花,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海面辽阔,山丘广布,土地类型复杂,多
红壤和赤红壤。
地质与地貌广东主要属华南褶皱系,仅东部潮汕平原属东南沿海褶皱
系。早古生代全省为海水所淹。泥盆纪初受加里东运动影响,粤西云开大山
隆起成陆。经华力西运动,形成粤北乐昌、曲江一带砂砾岩山地和连江一带
石灰岩山地。燕山运动时广东省全部上升,并产生多次强烈断裂及大规模酸
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形成如粤北弧形山,粤东凤凰山、罗浮山,粤西云
雾山等山地。在隆起山地之间或边缘又产生了许多拗陷或断陷盆地。经燕山
运动,现代地貌轮廓基本奠定。喜马拉雅运动在本省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和
拗陷,产生强烈的侵蚀剥蚀和堆积作用以及间歇性喷发的火山活动,雷州半
岛和海南岛北部分布玄武岩台地和火山丘。第四纪初期,琼州海峡断裂沉陷,
海南岛与大陆分离。省境多地震和温泉。
广东地势北高南低、横亘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与湖南接壤的石坑崆,海拔1902 米,为广东省最高峰。大庾岭隘和骑田岭隘
是由赣、湘入粤的古道。省境500 米以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
%,平原占23.66%,台地占16.62%。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在粤东有
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及其东延的阴那山等,粤西有云开大山、云雾山,
岭谷相间,排列成行。上述山地对南北气流有屏障作用,对暴雨中心的形成
和南北景观差异影响很大。这些山地之间分布有粤北的南雄、韶关,粤东的
河源、龙川、兴宁、梅县、五华,粤西的罗定等许多大小不等的红岩盆地(见
中国的红层)。在山地中,500 米以下的坡麓地带以赤红壤或红壤为主;500
米以上地形起伏大,坡度变化明显,多为红壤和山地黄壤,土层厚薄差异悬
殊。广东现存的天然植被大多分布于山地地区。丘陵分布于山前地带,形态
常与山地一致。由花岗岩侵入砂页岩构成的丘陵,高350~500 米,坡度较陡,
风化壳仅2~4 米。由花岗岩构成的丘陵,海拔高200~400 米,风化壳可达10~30 米。
如五华、兴宁、罗定、德庆一带丘陵地,外貌浑圆,坡度和缓,在植被
破坏之处,冲沟和崩岗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台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
陆丰及惠来西部一带,海拔在百米以下。大多由近代熔岩、浅海堆积和侵蚀
而成,地表起伏较和缓,但干旱缺水。
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江河下游和入海处,面积一般较小。珠江三
角洲为全省最大平原,面积达1.09 万平方公里。由西、北、东三江夹带的泥
沙在湾内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三角洲平原。以珠江口至狮子洋为界,可将珠
江三角洲分为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两部分。前者面积较广,北部多
海拔20~25 米或45~55 米的台地;南部除台地外,还有山地、丘陵。后者
面积较小,为典型的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渠道众多,水系纷繁,水网稠
密,灌溉便利,土质肥沃,但地下水位较高,近海农田受咸水威胁较大。潮
汕平原主要由韩江冲积而成,面积仅0.47 万多平方公里,土壤肥力较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