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经过】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亚太国家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多边安全对话。1992年初东盟首脑会议就加强地区政治、安全对话达成共识。1993年7月,第26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特别安排了东盟6个成员国、7个对话伙伴国、3个观察员国和2个来宾国外长参加“非正式晚宴”。各国外长同意于1994年在曼谷召开东盟地区论坛(ARF),就地区政治安全问题举行非正式磋商。1994年7月25日,ARF首次会议在曼谷召开。ARF是目前亚太地区最主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渠道,自成立以来,已经举行了21届外长会议。
【参加者】ARF目前共有27个成员: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欧盟。
【重要活动】ARF每年轮流在东盟主席国举行外长会议。前21届外长会议分别在泰国(1994年)、文莱(1995年)、印尼(1996年)、马来西亚(1997年)、菲律宾(1998年)、新加坡(1999年)、泰国(2000年)、越南(2001年)、文莱(2002年)、柬埔寨(2003年)、印尼(2004年)、老挝(2005年)、马来西亚(2006年)、菲律宾(2007年)、新加坡(2008年)、泰国(2009年)、越南(2010年)、印尼(2011年)、柬埔寨(2012年)、文莱(2013年)和缅甸(2014年)举行。此外,ARF每年还举行一次高官会、一次安全政策会议、两次建立信任措施与预防性外交会间辅助(ISG)会议、四次会间会(救灾会间会、反恐与打击跨国犯罪会间会、海上安全会间会、防扩散与裁军会间会)和三次国防官员对话会(DOD)。
ARF进程分为建立信任措施、开展预防性外交和探讨解决冲突的方式三个阶段。目前,ARF正在迈向预防性外交阶段。2011年7月,ARF第18届外长会通过了《ARF预防性外交工作计划》。截至2014/2015年度,ARF实施了200多个建立信任措施项目。
【近期会议和成果】2014年8月,第21届ARF外长会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讨论了地区和国际形势,听取了本年度ARF在救灾、防扩散、反恐、海上安全等优先合作领域进展情况,通过了《ARF加强海空搜救合作的声明》、《ARF海上溢油事故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合作的声明》等文件。会议批准了下年度ARF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中国提出的5个项目:“海上航道安全研讨会”、“预防性外交培训班”、“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培训班”、“地震减灾及应急救援培训班”和“ARF第四次救灾演习”。
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了第21届ARF外长会。王外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亚洲保持了和平稳定和较快发展。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要维护亚洲长治久安,需要与时俱进,树立21世纪安全理念。中方倡导各方应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得到了亚洲国家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亚洲安全观倡导协商对话,而不是武力威胁;开放包容,而不是互相排斥;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各方应深化安全对话,促进共同安全;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推进综合安全;促进大国良性互动,突出合作安全;探索构建新安全架构,保障可持续安全。ARF今后的发展应突出信任,坚持以建立信任措施为核心,通过预防性外交凝聚共识;突出务实,深化救灾、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维护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合作;突出包容,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有效性和生命力。
王外长并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当前南海局势总体是稳定的。中国和东盟完全有能力、也有智慧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共识,要继续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域外国家可以有合理的关切,但我们反对到这个地区来指手划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