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1、2题。
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②战胜自然灾害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兴建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在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
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
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2019·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2018年9月16日至17日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6.当遭遇台风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房屋里,小心关好窗户,将零散的东西在墙上挂好
B.如果是开车,立即将车停住,锁好车门,原地不动
C.如果在街上,找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避风避雨
D.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完成7、8题。
7.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B.泥石流
C.水灾D.寒潮
8.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在《2001~201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一文中,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10.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 )
A.气象监测网B.地震监测网
C.水文监测网D.资源监测网
秋台风“菲特”于10月7日1:15在浙闽交界处福鼎沙埕镇登陆(强度为强台风)。它的狂风暴雨,在浙江大地足足宣泄了3天半,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1、12题。
11.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 )
A.沙尘暴天气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D.狂风、赤潮
12.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某年6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驴友”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邻近的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驴友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13、14题。
13.造成这个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14.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二、非选择题
1.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的防灾减灾功能。
2.下图为“某地质灾害等级图”,地质灾害等级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分析台风与地质灾害等级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2)简述防御台风灾害的具体措施。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17天——防灾减灾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选C。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2.【解析】选B。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
3.【解析】选D。兴建水利枢纽、加固堤防可以防治洪涝灾害,防护林工程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海防林工程可以防治海浪侵袭,这些都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4.【解析】选C。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公众个人参与。
5.【解析】选C。台风灾害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为预防台风灾害,应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需及时回港避风;低洼地区容易积水,应及时转移该地区居民;此时段飞机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出行建议选择其他交通方式。
6.【解析】选D。挂在墙上的物品在窗户遭到破坏后会变成潜在危险;台风带来大风暴雨会导致树木折断、广告牌等设施刮倒,使停在树下的车,避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下的人受到伤害。
7.【解析】选C。结合材料中该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可知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灾。
8.【解析】选B。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9.【解析】选B。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
10.【解析】选D。资源监测网不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1.【解析】选B。台风是中心风力极强的热带气旋,带来狂风、暴雨,在沿海地区造成风暴潮;沙尘暴是冷锋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地震、海啸与天气变化无关;赤潮是水体中红色藻类污染事件。
12.【解析】选B。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以防台风来时的大风造成危险;大风雨时不可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大风可能造成临时建筑坍塌,发生危险;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台风中心刚过,有可能再次受外围大风、暴雨的影响,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13.【解析】选A。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
14.【解析】选C。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垂直于山沟向高处跑能最快地躲避山洪。
二、非选择题
1.【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提到的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的防御,山区主要是防御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第(2)题,结合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从该水泥防护装置对当地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的改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
(2)边坡上的水泥防护装置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可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
2.【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地质灾害等级大小与台风路径有极大的相关性,台风经过的沿海地区明显地表现出地质灾害的等级高。造成的原因除台风能带来暴雨外,还与这里的地形以及人类活动有关。第(2)题,从加强台风的监测、预报,有计划地合理安置群众,加强对交通、通信和供电部门的管理,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1)关系:台风路径处地质灾害等级高,即台风路径处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原因:台风路径处多丘陵山地,部分丘陵地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多泥沙、碎石等,具有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形和物质条件;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2)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警报,启动应急预案;有计划地合理转移和安置群众;加强对交通、通信和供电等部门的管理;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