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试题及解析

时间:2019-12-09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江苏扬州中学期中)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A )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e.溶洞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aef   B.bce
C.cdf   D.ace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①是桂林山水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所致,A选项不符合题意;②图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是流水切割侵蚀作用所致,B选项不符合题意;③图为沙丘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C选项不符合题意;④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D选项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是流水切割侵蚀作用,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所致,a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和冲积扇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b、c不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d不符合题意;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是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所致,e符合题意;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f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e、f,即A选项。
(2018·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质检)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①处的岩石类型和形成的直接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D )
A.变质岩、变质作用       B.沉积岩、冷凝作用
C.岩浆岩、侵入作用        D.沉积岩、固结成岩
4.关于图中信息及其推断正确的是( C )
A.②处表示地壳的垂直运动
B.③处表示断层构造
C.④处多油气资源的储存
D.⑤处气温常年低于0℃,季节性积雪广布
【解析】第3题,图中①处岩石位于大洋洋底,具有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固结成岩是其形成的直接因素。第4题,②处表示两大陆板块发生水平挤压,地壳褶皱隆起,古地中海消失。③处岩层没有发生断裂,不属于断层构造。⑤处有永久性积雪覆盖。
(2018·湖南永州质检)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岩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读图,甲为岩浆岩、丁为岩浆、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丁为变质岩或沉积岩。
6.图中a、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C )
A.a      B.b
C.d或c      D.a或b
【解析】读图,甲为岩浆岩、丁为岩浆、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丁为变质岩或沉积岩。图中a、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d或c。
(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下图为部分板块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8.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D )
A.a      B.b
C.c      D.d
【解析】第7题,图中d板块是南极洲板块,其周围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在①~④段板块界线中,④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都是生长边界,D项对。A、B、C项错。第8题,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结合前面分析,图中d是南极洲板块,a是非洲板块,b是印度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与此相关的板块是d南极洲板块,D项对。
 (2018·河南中原名校教学质检)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图”,完成9~10题。

9.图中(  A  )
A.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B.甲处以沉积作用为主
C.乙处以冰川堆积作用为主           D.丙处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10.图中湖泊(  D  )
A.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灌溉用水       B.有大量淡水鱼类繁殖
C.可调节丙河水位的变化             D.可能因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①最后形成;②地层位于③之下,故②最先形成,因此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是②③①;甲处为岩浆岩,以岩浆活动为主;乙处为冲积扇,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丙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凹岸。
第10题,由图例可知,该湖泊是咸水湖,不能灌溉农田,也不存在淡水鱼类;该湖泊位于丙河的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该处出现断层,故该湖泊可能是岩层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读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没有关系
B.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②没有关系;褶皱①形成后,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貌③
C.褶皱①形成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貌③,在地貌③重压之下产生了地质构造②
D.褶皱①形成后,在断裂作用下产生地质构造②,并形成了断层陡坡,在陡坡坡下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了地貌③
【解析】 断层②切断了向斜①,因而①的形成早于②;断层②形成后,断层右侧岩块相对上升,图示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并顺着地势形成了一条河流。在断层陡坡的坡下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冲积扇③。
12.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地貌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原因不可能是( D )
A.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B.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河流入海水量减少 D.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
【解析】 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只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入海泥沙增多。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14.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应该先出现褶皱,然后岩浆喷涌,后来出现断层,最后又发生沉积。第14题,褶皱顶部岩石破碎,又因断层存在,可以建采石厂;因地基存在断层,不能修建铁路和隧道等。
(2018·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的小坑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5~17题。

15.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A  )
A.①类岩石       B.②类岩石     C.③类岩石        D.④类岩石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16.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B  )
A.风力侵蚀      B.化学风化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解析】  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17.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
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
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
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
【解析】  由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
 (2018·惠州调研)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18~20题。

18.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  )
A.径流量大                    B.来沙量少
C.盐度高                      D.水位低
19.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C  )
A.向外海推移                  B.高度降低
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增大
20.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D  )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解析】  第18题,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流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大,甲时期河口处为粗泥沙,而乙为细泥沙,说明甲时期河口径流量大,A项正确。第19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C项正确。第20题,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不利于航行安全,对海水自净和鱼类洄游影响不大,D项正确。
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由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区域地势( B )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2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21题,根据河流上游支流状态判断出西北侧为河流上游,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第22题,由材料可知,埋藏地点在瀑布的右岸,只能是③和④中的某点,又根据比例尺算出1 108米相当于图上距离的1.108厘米,可量出④点符合要求。
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24.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B )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
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
25.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D )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
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
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
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
【解析】 第23题,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地、丘陵区,海拔高,多形成峡谷。第24题,沿海地区、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居住,有利于形成聚落。第25题,读图可知,清代中期以来,开垦者开始从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地带沿河谷上游向丘陵区、山地区转移,在山间河谷地带形成聚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2018·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左图为岩浆岩形成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右图1为某家庭装修用的岩浆岩地板板材照片;图2为安徽黄山岩浆岩景观图。

(1)图中甲箭头表示的是__岩浆上升(冷却凝固)__;乙箭头表示的是__重熔再生__。
(2)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的角度,说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差异。
__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__。
(3)右图板材属于__侵入岩__(侵入岩或喷出岩),判断理由是__有结晶,表示冷却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结晶(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__。
(4)列举常见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各1例。
__喷出岩:玄武岩;侵入岩:花岗岩。(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__
(5)图2景观的形成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有__侵蚀作用__和__风化作用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箭头表示岩浆变成岩浆岩,因此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第(2)题,侵入岩和喷出岩都是岩浆岩,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
第(3)题,有结晶,表示冷却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结晶,属于侵入岩。
第(4)题,侵入岩和喷出岩都是岩浆岩,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属于喷出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27.(2018·江西南昌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  (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28.(2018·山西太原市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说出甲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名称,并简述其成因。__背斜。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该处岩石受到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__
(2)说出乙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名称,并简述其构造地貌的成因。__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__
(3)若该地区计划在丙处修建水库,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不可行。丙地位于断层线上,地壳不稳定,修建水库易发生渗漏现象,应避开此地。__
【解析】第(1)题,考查内力作用地质构造,根据甲地岩层走向是向上拱起的,可以判断是褶皱的背斜部位。
第(2)题,考查内力作用地质构造,根据乙地岩层走向是向下凹陷的,可以判断是褶皱的向斜部位,又由于向斜部位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通过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山岭。
第(3)题,考查内力作用地质构造,根据丙地岩层断裂,可以判断此地为断层,断层部位岩层破碎,水库易渗漏,且该地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质灾害。
29.(2018·广西钦州市高新区质检)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_背斜__,理由是__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__。
(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__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__
(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山谷__,凉水河的流向是__自东向西__。
(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__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__
【解析】第(1)题,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判断向斜或背斜。第(2)题,凉水河位于背斜顶部,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等高线弯曲上可知丙村位于山谷中。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凉水河向西流。第(4)题,公路走向与地形有关。
30.(2018·广西钦州高新区月考)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背斜__,判断依据是__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外力侵蚀(溶蚀)作用__。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_喀斯特地貌__。
(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__不可能。乙处为沉积岩,矿产为外力作用形成;而丙处为花岗岩,矿产为岩浆冷却形成,它们的成因不同,矿产也不可能一样。__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修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建在何处比较合理__A__。不选择建在另一处的理由是什么?__在B处修水库不仅淹没的范围大,而且淹没了较大的村镇甲;B库区为喀斯特地形区,地质不稳;坝址附近为陡崖,地质条件不稳。__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__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___
(6)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__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以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__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判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的影响等知识。由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为一背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为一盆地(谷地)地形。结合该地岩石构成及等高线分布判断丁地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必修1检测试题学业质量标准
  • 上一篇: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学业质
  • 下一篇: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