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2011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高—高—高”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2. 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
A. 劳动力数量较少 B. 劳动力比重较大 C. 性别构成较合理 D. 年龄构成较轻
【答案】1.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甲可知,该市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从而可推断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低—低”模式,故D项正确。
【2题详解】
读图甲、图乙人口的性别比可知,流动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数量高于男性人口数量,户籍人口的性别构成较为合理,故C项正确。与流动人口对比,户籍人口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比重小,年龄构成较大,故A、B、D项错误。
3.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读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L-Q-N-P-M
B. P时期劳动力不足
C. 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Q点过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加
【答案】C
【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转型过程是“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应是M-P-N-Q-L的过程,故A项错误。P时期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劳动力资源丰富,B项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N点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不断增加;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N点自然增长率为零,此点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项正确。Q点过后,自然增长率增加但为负增长、出生率减少,人口数量还在下降,D项错误。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5. 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 甘肃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江苏省
【答案】4. B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由于在历史上,河南省经济相对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口向此迁移。故选B。
【5题详解】
四个选项中,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省人向江苏迁移,故江苏省的人口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自然灾害等;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宗教、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以及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
该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24~25题。
6.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 2019年,2066年
B. 2066年,2019年
C. 2001年,2019年
D. 2001年,2066年
7. 【小题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
【答案】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01年开始出生率降低,18年后这些人进入劳动力人口时,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65年后这些人进入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选择A项。
【7题详解】
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选择B项。
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题。
8.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9.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答案】8. D
【解析】
【8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中四种柱状图分别表达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结合左右纵坐标,必须看清代表的是增长率,而不是数量。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总人口增长率由3%降低到1.8%,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排除A;总人口增长率虽然由3%降低到1.8%,但大于0,所以总人口仍然在增长,排除B;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约1.4%增长到约1.6%,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排除C;人口净迁移量=(国内净迁移率+国际净迁移率)×总人口(大约1300万),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大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量为正,9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但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小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率为负,故选D。
【9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国家人口的增长状况。四个选项均为发达国家,但是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甚至为负,而美国虽然也是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了较高,在1%左右,甚至超过1%,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并且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排除B、C、D,应是美国,选A。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 公园 B. 工业园区
C. 住宅 D. 物流园区
11. 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 仓储用地 B. 公共绿地
C. 工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答案】10. A
【解析】
【10题详解】
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
【11题详解】
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故A、B、C错误。
【点睛】本组题以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为背景,
在城市中,不同地段担负着不同的职能,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同。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城市功能区特点的是(
A. 功能区是指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B. 在同一功能区内,既有它的主要功能,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C.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D.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商业区、一个工业区和一个居住区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土地广阔
B. 城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C. 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加强的
D. 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
【答案】12. D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功能区是指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在同一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也有其它功能;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每个城市不一定只有一个商业区、一个工业区和一个居住区。故选D。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及界线,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工业本身追求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中心虽有最大的消费群,但地价高,住宅的购买力有限;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减弱的;但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故选D。
考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功能区的布局,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14.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 ⑥①② B. ⑤③⑥ C. ③②④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图中博物馆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最有可能为博物馆的是⑤。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等级低,服务范围小。所以依次是⑤③⑥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16.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15.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选D。
【16题详解】
“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
考点:城市问题
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经济 C. 位置 D. 人口
18.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17. A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所以主要因素是位置,B对。经济、 地形、人口与补充燃料关系不大,A、C、D错。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是因为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该地区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A错。经济发展,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增多,B错。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与该地枢纽地位无关,C错。飞机制造技术进步,不需要经停此地,D对。
考点: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形成的条件,地位丧失的原因。
下图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 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0.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
C. 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 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答案】19. B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不同阶段人口分布特征。城市化早期,市区人口密度最高,距离市区越远,人口密度越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区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的人口密度则明显增加,后期会出现郊区人口密度超过市区。故答案选B项。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人口逐渐由市区中心向郊区扩散,选C。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表示欧洲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图中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2. 促进这些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城市环境的改善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再城市化的概念可知,先出现逆城市化,然后才有再城市化。甲国2000年前后城市化增长速度都为正值,说明城市中心没有衰落过程,没有出现逆城市化,不会出现再城市化,A错。乙国2000年前后城市化增长速度都为负值,说明乙国2000年后还处于逆城市化过程中,B错。丙国和丁国2000年前城市化增长速度为负值,2009年为正值,说明丙和丁两国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B对。
【22题详解】
再城市化是人口再次返回到城市中心的过程,要促使人口回流到城市,城市环境必须得以改善,基础设施更完善,③、④对。传统工业污染严重,恢复传统工业导致城市环境污染,①错。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现实,②错。C对。A、B、D错。
【考点定位】城市化的阶段及特征,再城市化。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信息,再城市化是出现逆城市化之后,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现象。根据图中的城市增长速度,先判断有无逆城市化现象,再分析出现再城市化现象。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必然得到改善,产业类型得到升级。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其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24. 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市场 C. 政策 D. 交通
【答案】2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
【23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其改造的自然条件是地形。
【24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鲜花、蔬菜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强,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特仑苏”是内蒙古蒙牛集团的一个牛奶品牌。它产于北纬40°左右、草类茂盛的内蒙古高原。北京三元集团下设28个奶牛场和7家相关产业,分布在北京的六个区县。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 内蒙古“特仑苏”和北京“三元”牛奶的生产同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乳畜业 D. 混合农业
26. 与内蒙古的蒙牛相比,北京三元牛奶的生产在社会经济条件上具有的优势是(
A. 科技支撑 B. 政策支持 C. 交通便利 D. 靠近市场
【答案】25. C
【解析】
【25题详解】
内蒙古“特仑苏”和北京“三元”牛奶的生产同属乳畜业。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生产的一种面向的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大牧场放牧业主要以产肉为主,故答案为C。
【26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内蒙古蒙牛和北京三元在生产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分布的区位不同,北京三元更接近大城市,离消费市场近,故答案为D。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9~20题。
27.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8.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 价格低廉 B. 减耗保鲜
C. 绿色优质 D. 品种丰富
【答案】27.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通过图中的材料可以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平时要求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7题详解】
该地农业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畜牧业,两者比例相当,所以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选择D。
【28题详解】
该地农业发展模式,没有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产出的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选择C。
29.梧州曾是广西境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梧州后来的发展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A. 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B. 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C. 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D. 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梧州相对于广西省其他几个城市相比没有铁路通过只有河流流经,交通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从而导致发展速度较慢,而铁路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之中较为重要的运输方式,这证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发展影响较大。故选择C。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31.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32.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答案】30. D
【解析】
【30题详解】
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则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
【31题详解】
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32题详解】
根据图像信息可排除D,很显然芝加哥并不是一个铁矿、煤矿产地。A项是在钢铁工业发展之后芝加哥才拥有了良好的工业基础,20世纪前,芝加哥并不是很发达,服务范围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大;A错误。C项并不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所以也可以直接排除。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34.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5.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33. D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改革开放,佛山市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而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使得其陶瓷业迅速发展,市场、原料及劳动力均不是佛山陶瓷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材料信息亦无法获知,故选D。
34题详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 分)
36.读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现阶段中、英两国城市化特点的差异。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
(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国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的限制等。(任答两点)
(3)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现阶段即2010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快;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加快,我国地区差异和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因而出现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3)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城市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3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2013年新疆建设兵团招收拾花工28万人,和2012年相比多招了3万人。
(1)这些国营农场主要分布在图中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其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新疆长绒棉生产基地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注意区分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以及主导因素。
(1)结合经纬度及图例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为气候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是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干旱少雨,故分布在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可以解决水源灌溉问题。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需要从商品即棉花产品的特性入手分析,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不易发生腐烂变质等问题,此外长绒棉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故距离市场远也不影响该区域商品棉的销售。
(4)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需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入手分析,自然方面,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西北地区以内流河为主,灌溉水源不足。社会经济方面: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
38.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右图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
(1)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2)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1)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2)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汽车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以及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的意义,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从材料信息和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看,重庆汽车工业基础雄厚;从图中的铁路布局信息看,重庆交通便利;重庆为直辖市,发展汽车工业的人才较为丰富,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汽车市场广阔;同时,材料中“十三五规划”表明重庆发展汽车工业有政策支持。(2)成都与重庆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各有侧重点,能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便于区域之间的生产联系,避免同质恶性竞争,有利于整个区域汽车产业的集群、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