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将提供全球服务。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其中,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95%置信度)。
1.国土资源部为了监测森林资源是否遭到破坏,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天下第一桥”是一座天然石桥,位于湖南张家界景区,属砂岩峰林地貌。读第2、3题图完成2~3题。
2.“天下第一桥”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
A.喷出岩
C.沉积岩
3.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天下第一桥”最为相似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渭河谷地
C.雅丹魔鬼城
D.横断山区山高谷深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灾害。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4~5题。
4.容易发生霜冻的气象条件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5.我国东部地区的霜冻( )
A.纬度越高,初霜越早
B.纬度越高,终霜越早
C.纬度越低,初霜越早
图中乙国有“花园城市岛国”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甲地农民烧荒开垦,该国时常受烟霾威胁。结合某月烟霾浓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风力
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8~9题。
8.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甲地
9.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
C.加重社会负担
11.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读北美五大湖地区冬季雪带分布。完成12~13题。
12.该雪带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五大湖
13.据图推断,与②河段相比,①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大
自然界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域性
15.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读湖南北部某城市略图,完成16~17题。
16.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河、湖
17.该城市的扩展方向最可能是( )
A.东北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
19.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与地质构造有关,受地域限制大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回答20~21题。
第20、21题图
20.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
A.位于城市中心
21.该城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甲:休闲旅游中心
C.丙:对外交流中心
农业生产潜力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作物产量潜力,接近一个地区作物最高产量。下图为我国全年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潜力较低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A.热量、光照
23.③地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可能引起长江( )
A.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
C.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少
西藏大部分进出藏物资经青藏线运输,青藏铁路在布局上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读西藏公路、铁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运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24~25题。
①利于修建后公铁联运
③利于新建公路物资运输
A.①②
25.青藏铁路修建后对西藏公路货物运输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货运量大幅度下降 B.短途运输比重上升
C.运输速度快速提升 D.单位距离运价下降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世界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1月下旬一轮船从上海开往威尼斯,行驶在M海区时,洋流对其航行影响是 ,
驶经P运河时,船员向东瞭望可以看见
(2)N海区处在板块的
(3)影响R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日较差较
(4)A工业区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1分)
(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问题。(2分)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以南的典型植被是___。(2分)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下游___________。(2分)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甲 地 |
气温 (℃) |
13.6 |
14.3 |
12.1 |
10.1 |
8.8 |
6.7 |
6.8 |
6.6 |
7.8 |
9.6 |
11.6 |
13.4 |
降水 (mm) |
90.1 |
93.3 |
98.9 |
143.3 |
234.1 |
223.8 |
228.7 |
208.5 |
145.9 |
120.9 |
119.1 |
103.1 |
|
乙 地 |
气温 (℃) |
17.5 |
16.7 |
13.5 |
8.9 |
5.1 |
1.6 |
1.4 |
3.2 |
5.9 |
9.6 |
13.6 |
16.3 |
降水 (mm) |
14.7 |
19.1 |
23.1 |
15.2 |
22.3 |
18.6 |
17.4 |
14.1 |
11.3 |
13.9 |
12.9 |
14.1 |
(1)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5分)
(2)指出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5分)
(3)2015年12月丙地遭遇十年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并造成严重损失,推测其主要原因。(5分)
29.【加试题】阅读利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3分)
(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3)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4)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5分)
答案(1)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任答两点) (2)特点:河网密度下降(水域面积减少)。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任答两点) (3)差异:A地洪涝;B地滑坡、泥石流。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 (4)对上海的积极影响: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任答一点,共2分)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任答一点)
【解析】(1)A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有人工开凿运河把大小河流水系相连,形成水运网。所以河网密布。
(2)A区域1991-2010年城镇面积增加,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农业围垦,导致水域面积减少,旱地增加。所以河网密度变化特点是河网密度下降。
(3)结合A和B两地位置差异分析,A地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洪涝。B地位于河流上游的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
(4)长三角城市群扩围的影响,主要从产业转移、等级,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角度分析。有利于上海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扩围的影响,有利于新融入地区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A |
C |
D |
B |
A |
C |
A |
C |
A |
A |
C |
A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B |
A |
A |
D |
A |
C |
A |
D |
B |
A |
B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
(1)顺风顺水 亚 (每空各1分)
(2)生长 全球定位(每空各1分)
(3)地形 青藏高寒区 大(每空各1分)
(4)煤炭(每空各1分)
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对鲁尔区环境的污染(共2分)
27、(10分)
(1)提高(每空各1分)
(2)南水北调
(3)温带季风
(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
(5)位于山前冲积扇(1分);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任答两点共2分)
28、(15分)
(1)差异: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1分);
甲地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比乙地迟(1分)。
原因:地处西风带,甲地为迎风坡,降水多(1分),
乙地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1分);
(2)沿海分布(1分)。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基础好;海运便利(共4分)。
(3)降水异常偏多,降水集中且多暴雨(1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上游多条支流汇聚(1分);该地是小麦主要种植区(1分);12月是该地区小麦的成熟收割季节(1分)。
29.(15分)
(1)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1分)地势低平;(1分)
人工开凿运河。(1分)
(2)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1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2分,答出其中两点)
(3)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 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1分)
(4)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1分)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1分)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1分)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分)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