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2.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差异性特征 D. 不稳定性特征
【答案】1.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图中箭头方向,修建水库,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方框Ⅲ对应②。修建水库,水库蓄水,土壤水增多,方框I对应①。土壤水增多,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增大,方框Ⅱ对应④。植被覆盖率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可以使库区降水增多,方框Ⅳ对应序号是③。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①④②③,C对。A、B、D错。
【2题详解】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它要素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A对。区域性特征
【点睛】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它要素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该图所反映的地理特性或规律是
A.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4. 黑龙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B。
【4题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黑龙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 )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低 B. 降水较多 C. 降温较慢 D. 植被较密
【答案】5. B
【解析】
【5题详解】
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不同上。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越来越晚,这是由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则随海拔发生变化,这是因山区海拔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选B项。
【6题详解】
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是因为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阔,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选C项。
7.结合某岛屿地图,影响该岛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矿产资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是由于沿海地区地势较低,有利于城市布局及空间建设发展,故选B。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①减轻暴雨、凌汛、泥石流等危害
③多断崖、深谷、陡坡,地势起伏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与同等级公路线相比,雅西高速公路
A. 建设成本低 B. 施工难度大 C. 运行速度快 D. 中途设站多
【答案】8. C
【解析】
该题组考查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
【8题详解】
雅西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密布主要是因为道路经过地区地形、地质条件特殊。位于断裂构造带,地质条件复杂和多高山、断崖和深谷、陡坡,修建遂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 该地区没有凌汛现象,①错误;角峰、U形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该地区没有,④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因为崎岖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质条件,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运行速度在山区较慢,中途设站多少根据运输需求。故选B。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读“2017年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10. 2017年河北省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A. 干旱 B. 风雹 C. 洪涝 D. 低温冷冻
11. 为缓解该省旱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大量使用深层地下水 B. 大力建设海水淡化工厂
C. 关闭所有高耗水企业 D.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10.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几种气象灾害中,干旱受灾人口最多,受灾面积、绝收面积最大,同时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所以干旱是河北2017年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故该题选A。
【11题详解】
大量使用深层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故A错误;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不合理,故B错误;关闭所有高耗水的企业,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应对该类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水的消耗,故C错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的部门是缓解旱情的合理措施,故D正确。
12.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资源是指源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和能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而能源是指一切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故能源中有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水能、太阳能等,也有属于矿产资源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而能源中还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焦炭等,D正确。
【点睛】能源既包括来自自然界的天然能源(能源资源),如煤、水能等,又包括人类加工生产的能源产品,如电力、汽油、焦炭等。煤、石油等能源属于矿产资源,而风能(发电)、地热能则不属于矿产资源。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 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4.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雪线上升 B. 暖冬频繁 C. 海平面下降 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答案】13. B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根据图中树木的年轮宽窄不一,说明近百年来气候处于不断的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4题详解】
根据图示:M时期,树木的年轮较窄,该时段气温较低,所以雪线下降,冬季气温低,海平面下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的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5. 该自然资源是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冰川
16. 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15.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和纬度判断,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在两极地区和高山高原地区分布最多的是冰川资源,D对。天然气、石油、煤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不具有纬度分布规律,A、B、C错。故选D。
【16题详解】
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有关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故选B。
17.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
B. 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C.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
D. 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
【答案】C
【解析】
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A项错误;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B项错误;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由于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强弱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故C项正确;开发入长江的水道能够减少淮河洪涝的危害,但是无法预防其洪涝的发生,D项错误。
【点睛】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台风、寒潮、伏旱、暴雨、冰雹等。
2.水文灾害:洪涝、河流溃坝、矿井突水等。
3.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 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②的是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印度
19. 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没有
20. 模式①到模式②转变的起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A. 出生率
C. 出生率
【答案】18. D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③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②,中国通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已经步入了③阶段。因此,属于②模式的是印度。
【19题详解】
人口老龄化出现在人口平均寿命较长,增长缓慢的时期,因此图中表现有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是③阶段。
【20题详解】
从模式①到模式②的转变主要是死亡率的下降,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二、读图题
21.读下面“亚欧大陆部分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从A地到B地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变化为基础的。
(2)图中C地到D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它主要是由于______条件差异形成的,这种分布在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上右图为某岛国四大岛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图中纬度最高的岛屿是______, 造成丙岛屿自然带相对丰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若在低纬地区有一座高山,该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与上左图中箭头所示的哪种变化相似?_________。
(4)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向西沿铁路直达荷兰鹿特丹港口。两港口的自然带相同,都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自然带从A到B更替,为沿经线,自南向北的变化,是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自然带更替,为纬度地带性。
(2)从C到D随着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发生变化,为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
(3)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丁岛屿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而其他三个基带均为常绿林,所以丁纬度最高,丙岛屿自然带海拔最高,自然带最丰富,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相似。
(4)连云港为温带季风气候,鹿特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