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如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 开普敦早期城市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发达 B.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
C. 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D. 优良的港湾,海运交通便利
2. 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港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B. 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
C. 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 D. 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1. D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题详解】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开普敦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供应站,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因此,优良的港湾,海运交通便利是开普敦早期城市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故选D。
【2题详解】
开普敦是南非西南海岸重要的港口和城市,从开普敦辐射出的多条铁路线、公路线对开普敦港口和城市、沿线城市、沿线经济、内陆地区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开普敦港口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铁路线通往内陆地区不仅扩大了开普敦港口的服务范围,也大大改善了开普敦城市对外交通的通达度。故选C。
【点睛】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等。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对自然条件改造合理的是(
A. 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 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 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 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4. 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气温较高 B. 地形平坦 C. 昼夜温差大 D. 光照充足
5. 目前,以色列鲜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来自新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拥有(
A. 发达的经济实力 B. 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 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答案】3. C
【解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改造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以色列气候干旱,降水少,让沙漠开满鲜花改造的水分条件,应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C正确。
【4题详解】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冬季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A正确;地形平坦没有季节差异;夏季高温少雨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5题详解】
新增育品种需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B正确。
下图为南非夜晚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越强)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图中甲地灯光强度指数最可能是
A. 6.5 B. 7.5 C. 8.5 D. 9.5
7. 据图可以判断,南非
A. 农业发展水平东高西低 B. 城市化水平西高东低
C. 人口密度西大东小 D.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6. C
【解析】
考查等值线图判读,灯光强度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6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可知,图中甲地周边等值线数值由外向里逐渐增大,离甲最近一条等值线数值是8,说明甲地灯光强度指数范围是大于8且小于9,结合选项可知,甲地值最可能是是8.5,故选C。
【7题详解】
灯光强度指数是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反映,人口越集中的地区,人类经济活动越密集,因此晚间的灯光就多,灯光强度指数就大。据图可知,南非的西部地区灯光强度指数较东部小,说明其人口密度西小东大,城市化水平西低东高,则农业发展水平相反东低西高,A、
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图1是2013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 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正受( )
A. 西风带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信风带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9. 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
A. 12月~次年5月 B. 7月底~8月中下旬
C. 10月底~11月底 D. 1月中上旬~3月底
【答案】8. D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该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原因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说明此时是湿季,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故本题选D。
【9题详解】
动物迁徙根本目的是追逐水源,每年夏季,(789月)东非降水较多,野生动物大批赶往此处觅水和食物,而9月份后就开始往南移,要在来年一月份前赶到南半球找水。因为此时南半球处于雨季。食物和水都相对充足。而过度季节就在雨林或者饥饿中度过咯
考点:
对深居内陆的干早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水源之一便是高山积雪。为了加强对当地水资源规划和融雪型灾害的防治,人们开始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及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下图为中亚北部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在不同季节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区域冬季积雪深度深、覆盖面积广,将会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表现在(
A. 使冬季风速有所降低 B. 河流冬季补给量不断增加
C. 加剧了当地冬季寒冷程度 D. 使土壤湿度不断降低
11. 关于该山冬季高寒地带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A. 气温随海拔升高不断下降
B. 海拔越高,积雪的升华量不断减小
C. 高海拔地区多大风,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至低处
D. 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越来越强
【答案】10. C
【解析】
【分析】
考查积雪深度与覆盖面积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地高寒地带积雪覆盖面积下降的原因。
【10题详解】
积雪使地表更加平滑,积雪覆盖面积广,摩擦力更小,会增大冬季风速,A错误;积雪在冬季融化数量极其有限,且中亚北部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积雪的多少对河流冬季补给量影响极小,B错误;积雪覆盖减少了土壤蒸发量,且春季积雪大量融化导致土壤湿度增加,D错误;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故积雪覆盖面积广,积雪深度深,持续日数长会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加剧冬季寒冷程度,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及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说明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 m 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积雪发生升华和受到风力作用影响等,而不是直接受太阳辐射强弱变化的影响,D排除;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风力影响,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A错误;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B错误;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它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C正确。故选C。
【点睛】图中曲线是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率,不是面积数量。变化率为0,表示积雪面积不变。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面积增加。不能按曲线上升、下降情况,判断面积是增加或减少。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风力影响。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及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37题为地理试题;第38—41题为政治试题;第42—44题为历史试题)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贡献。(6分)
【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1)该问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8可知,维多利亚湖处于尼罗河的上游,且“湖面海拔1134米”,北部多瀑布,这些都是尼罗河鲈鱼迁徙的障碍;从维多利亚湖水系分布可推测,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势中低周高,只有北部有一条河流与尼罗河相连接,“湖面海拔1134米”,说明维多利亚湖地形封闭,地处(东非)高原上的高原湖泊,尼罗河鲈鱼游入的路线单一。
(2)该问主要考查根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从文字资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可推测,“体型最大”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宽广相对应;“肉食性鱼”与维多利亚湖原有的鱼类众多,鲈鱼的饵料丰富相关;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原有的生态系统缺乏尼罗河鲈鱼的天敌或制约因素,导致鲈鱼迅速繁殖。
(3)该问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题干中明确要求从“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尼罗河鲈鱼是肉食性鱼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造成不利影响,数量减少,某些种类可能灭绝,导致生态失衡;“体型最大”的尼罗河鲈鱼势必会对捕捞业构成新的挑战,原有的捕捞业不适宜捕捞大型鱼类,新的专门捕捞业应运而生。
(4)该问主要考查根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从材料“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和“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可知,尼罗河鲈鱼产量大,价格高,并可出口创汇,捕捞加工的过程延长了产业链包括捕捞、加工、运输等环节,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促进运输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考点定位】该题以文字材料和非洲局部水系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河流中的鱼类迁徙洄游、人类对自然地理事物鱼类分布的改造及其影响,鱼类的加工工业区位因素。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盘山公路运输。2014年,缅甸政府颁布削减天然柚木砍伐、限制原木出口条例。下图为缅缅甸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 毫米,忌土壤过湿。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
(2)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次年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缅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该气象灾害的缓解作用。
(3)近年来,仰光市逐渐成为国际林木加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简析其优势条件。
(4)说明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公路运输的原因。
【答案】(1)夏季,山地抬升西南季风,降水多;冬季北部高山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较高;地形坡度大,排水条件好。
(2)干旱 蒸腾加强,空气湿度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在旱季可补给地表水,使旱季地表径流量增加,有利于缓解干旱缺水。
(3)林木资源集散地,原料丰富;沿海港口城市,铁路联接内地,交通便利;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产业基础较好,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4)柚木原产地离我国近;公路修建难度较小;河流落差达,水运条件差 ;缺乏直通中国的铁路。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选择
【详解】(1)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应结合材料“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 毫米,忌土壤过湿”来分析;柚木生长需水量大,甲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柚木生长绝对温度不低于2℃,甲地北部高山高原可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气温较高;柚木生长忌土壤过湿,甲地地形坡度大,排水条件好。
(2)乙河流域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1月-次年4月是旱季,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植被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柚木砍伐可使蒸腾加强,空气湿度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在旱季可补给地表水,使旱季地表径流量增加,有利于缓解干旱缺水。
(3)仰光市成为国际林木加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的优势条件考查的是工业区位因素,可从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可分析出,仰光是林木资源集散地,原料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从图中看仰光是沿海港口城市,铁路联接内地,交通便利;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4)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公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柚木原产地离我国近,地形以山地为主,公路修建难度较小;河流落差达,水运条件差 ;缺乏直通中国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