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金砖是我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其制作技艺繁复,工序多达二十余道,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苏州陆慕镇御窑村一直是御窑金砖的主要烧造采办地。陆慕镇御窑村东濒阳澄湖,西临大运河,当地的水清澈温软,滋养的泥土特别粘糯柔润,烧制出来的金砖质地特别精良。目前,苏州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1~3题。
1.陆慕镇御窑村所制金砖成为明清皇家建筑特供,主要得益于
①便利的水陆交通②优质的原料②繁复的工序④精湛的技艺
A.①②
2.御窑金砖产量有限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周期长
3.御窑金砖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
A.扩大金砖生产规模
C.开发金砖替代原料
1.C
【解析】1、明清时期皇家建筑对建筑用材要求高,陆慕镇御窑村生产的御窑金砖凭借当地优质的原料和精湛的制 作技艺成为皇家宫殿建筑材料的特供。
2、由材料“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繁复,工序多达二十余道”,可知御窑金砖制作工序多,生产周期长,导致御窑金砖产 量有限。
3、金砖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知名度,有利于金砖 制作古技法的传承和发扬。但由于金砖制作技艺繁复,子艺传承人较少,且原料特殊,难以替代,很难实现规
模化生产。
现代农村生态庭院是农村地区现代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生产模式,也称生态小康家园。它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现代农村生态庭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用塑性玻璃做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
A.阻隔温室外病虫害的侵袭
C.对楼顶花园起到保温作用
5.图示现代农村生态庭院最有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4.C
5.D
【解析】
4.图中用塑性玻璃做温室穹顶,形成人鱼花菜共生温室,首要目的是对楼顶花园起到保温作用,C对。阻隔温室外病虫害的侵袭、防止雨水污染物造成污染,不是主要目的,A、B错。与防止温室内土壤肥力流失无关,D错。
5.图示现代农村生态庭院需要集雨,建设蓄水窑,说明水资源短缺。以太阳能为动力,说明区域内光照充足。应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河西走廊,D对。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位于湿润区,水源较丰富,A、B、C错。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读图回答下列6~8题。
6.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
A.相对高度小,坡度陡
C.人类活动强度
7.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
①海拔较高,降水较多
③土层较薄,保水性差
A.①②
8.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降水量丰富
C.太阳光照强烈
6. D
【解析】
【分析】
考查丹霞地貌的成因。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岩石为沉积岩。有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在岭南气候亚热袋季风气候好想睡觉,多流水侵蚀主要是外力作用,两者组合后,可以知道成绩严在地壳演变的缓慢抬升过程中,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该地的地貌景观,D正确。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谷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山顶植被是硬叶林,硬叶主要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而不是因为的光照条件差热量条件差、干旱或者土壤贫瘠,正确答案选C。A 、B、D错误。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是垂直地袋规律形成的原因,本地植被的分布规律明显于次有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准备有亚热袋类型向温袋类型不明显,说明相对高度较小,气温垂直差异不大。但是由于坡度陡,导致底部、悬崖、顶部植被有差异,正确答案选A。有材料可知,该地处于亚热袋地区,降水丰沛,图文信息,看不出人类活动痕迹,自然环境没有遭遇破坏。C错误。该地为岭南地区,纬度低,D错误。
【点睛】拓展延伸: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9~11题。
9.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10.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
11.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
9.C
【解析】
9.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10.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11.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衝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6分)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4分)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4)伊犁河谷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简述伊犁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8分)
36.(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
【解析】(1)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
(2)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高度,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3)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伊犁河谷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
(4)伊犁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其中突出优势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点睛】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100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 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
(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6分)
(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6分)
(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6分)
(4)提出合理的措施处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4分)
37.(1)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
(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
(4)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因分析以及交通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找到材料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
(1)主要结合材料从当地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运输的优点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适合选择公路运输。(2)主要从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以及交通线路本身和运输状况等方面分析答题。重卡重量大容易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大量卡车容易造成交通拥堵。(3)主要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运输需求的增加,资金、技术以及隧道优点等方面分析答题。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
(4)主要结合到废弃物的再利用角度分析答题。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0分)
2018年9月,某手机短视频平台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永和县发起了“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的短视频创意挑战赛,引发广大网友和游客关注。将短视频网络平台的科技元素,与该县自然风光、剪纸等传统艺术相融合,使短视频的艺术感、现场感得到发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精准投放,获得了超过5亿次的播放量,推动当地特色景点成为网红景点。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说明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答案】使用网络平台制作短视频,费用较低,降低了宣传和推广成本;短视频挑战赛内容多样,角度多元,可以创意性地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及传统艺术等,吸引人们点击观看;运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短时间拓展旅游市场;动态展示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体验(互动性);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
【解析】
【分析】
知识迁移和应用创新题。考查新媒体平台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结合所学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详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答,一方面是短视频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另一方面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网络宣传的需求,短视频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如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效用强,动态展示,角度多元化,同时范围广等优点,而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网络宣传的需求高,需要新媒体提高知名度,二者互补,因此可以用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点睛】要多角度多思维去回答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同时要注意贫困区发展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对与网络的需求,二者是互补的,从这方面去回答。难度不大,发散性思维题,但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去谈。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园社区是占地 24 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下图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设计的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这样的设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图示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
44.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得6分)新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利用工程设计,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解析】
设计方案中的湿地、蓄水池等可以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泥炭层、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使得水体可以再利用;这些湿地、公园还可以充当生物栖息地,起到生态保护功能。
设计方案营造的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精巧的工程设计,可以起到科教的功能。
地理试题答案
1. C 2. A 3. B 4. C 5. D 6. A 7. D 8. B
9. C 10.C 11.B
(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分)
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4分)
(2)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状增加。(2分)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2分)
(3)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森林等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高海拔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每点2分,共6分)
(4)伊犁河谷地域辽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雨热同期,气候较湿润;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每点2分,共8分)
37. 答案::
(1)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每点2分,共6分)
(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每点2分,共6分)
(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规避自然灾害,提高运输效率。(每点2分,共6分)。
(4)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每点2分,共4分)
43. 答案:
使用网络平台制作短视频,费用较低,降低了宣传和推广成本;短视频挑战赛内容多样,角度多元,可以创意性地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及传统艺术等,吸引人们点击观看;运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短时间拓展旅游市场;动态展示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体验(互动性);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10 分)
44. 答案:
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得6分)
新功能:利用工程设计,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这些湿地、公园还可以充当生物栖息地,起到生态保护功能;设计方案营造的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任答2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