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6-0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考点热度   ★★★★★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预测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治理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1.热点预测  从考查方式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多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分析、危害概述、治理措施的论证等;通常给定某一矿区(尤其是能源矿区)的信息材料,要求分析该矿区矿产或能源开发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定某流域的信息材料,要求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预测流域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趋势分析  今后高考,试题将会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强化对考生的能力考查、更加注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复习的重点,热带雨林的保护可与全球变暖等知识联系起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开发将继续是考查的重点,如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等;高考关注社会热点,可能会以区域洪涝、干旱灾害为背景,考查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5)

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4.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5.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2018年北京卷,36(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18年江苏卷,23—24)

2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2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2018年海南卷,16—17)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2018年海南卷,21(2)(3)﹞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6(2)(3)(4)﹞

(2)说明上述沙源地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7﹞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电站的原因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6﹞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2016年江苏卷,26(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3.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①自然原因土质:土质疏松植被:植被稀少

②人为原因工程建设和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一般治理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4.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5.湿地干涸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外部物质进入,

填充作用加剧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

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

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  

目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湿地的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④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来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

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路基和轨道,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法一  结合区域荒漠化、水土流失考查区域地理环境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山西省孝义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名校高考模拟示范卷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是一条经常发生高含沙洪水的河流。流域内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不同时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请说明其原因。

(2)简析北洛河流域林地在1998—2010年快速增长的原因。

(3)简述图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北洛河水文的影响。

(4)据监测,北洛河上游的输沙量呈下降态势,除人工植被变化外,推测其他人为措施的影响。

【答案】(1)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多垂直节理,表土质地松软易崩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变率大。

(2)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造林积极性高;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

(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水库调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沙分布;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改变了水沙形成条件。

【解析】(1)主要从地形、土质、植被、水文、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耕地减少,林地增加,说明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退耕还林,造林积极性高;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

(3)从图中看林地增加,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阻挡地表径流,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还有工程措施(水库调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沙分布)、农业技术措施(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改变了水沙形成条件)。

考法二  结合区域湿地退化、水质污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湖区建立了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美洲黑杨因原产于美洲而得名,为高大乔木,适应性强,耐水湿,需水量大,又能耐程度不同的碱土,且生长迅速、用途广。2000—2005年期间,国家粮价不断下跌,洞庭湖周边一批造纸企业大力推行“林纸一体化”的模式,地方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采用免土地租赁费、低利息贷款等方式鼓励栽种美洲黑杨。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美洲黑杨在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截至2017年12月6日,保护区核心区里的197万株黑杨,已全部“清零”。下面左图为洞庭湖地区位置示意图,右图为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美洲黑杨的照片。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试分析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

(2)评价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地区大量种植的影响。

(3)请你为洞庭湖地区如何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外来物种,适应性强,繁殖迅速;粮价下跌,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黑杨生长快,用途广,市场需求大,利润高;政府政策扶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

(2)有利影响:每年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有利于保护湖区上游山上的林木资源;为调节气候、防风防浪、护岸护堤、农业生产增收做出了贡献;增加了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

不利影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破坏了湖区原有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加快了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了湿地行洪能力,使洞庭湖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周边地区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大;威胁了鱼类、水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3)进一步理顺保护洞庭湖生态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退田还湖还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湖区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洞庭湖生态的意识;减少污水、废水的排放,加强环湖区域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的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等。

【解析】(1)外来物种在引入地生长迅猛往往与其适应性及区域的需求、政策有关。美洲黑杨为外来物种,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引种时,是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黑杨市场需求大,利润高;政府政策扶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

(2)评价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地区大量种植的影响应包括有利与不利两方面。有利方面强调黑杨的经济效益及作为树木所起到的环保功能。不利方面则强调物种对原有生态的破坏,其根系的强大加快了泥沙淤积,使洞庭湖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周边地区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大;威胁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洞庭湖地区若要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需要从区域生态环境实际出发,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退田还湖还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湖区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洞庭湖生态的意识;减少污水、废水的排放,加强环湖区域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的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等。

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2.知识线索

开发条件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综合开发措施。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

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评价条件的分析思路

(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1)考查常见能源的特征,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分别”二字,即风能要分别与煤炭和水能进行比较,得出其优势: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自然条件”,即只能从自然因素入手分析。风力发电对风电场面积、风能密度等要求较高。分析时应结合瓜州的地形、气候及可利用土地等进行考虑: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可从需求、交通、市场及距离、资金和技术等角度考虑: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保障电网的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主要是为了避免风电不稳定而导致的电力不稳的情况。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法一  结合能源资源开发,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漂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硬件组成部分主要为光伏面板、汇流箱、逆变设备、变压器、集电线路、聚乙烯浮体架台等。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日本、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早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但与陆地光伏相比,发展甚是缓慢。

材料二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淮南市由于地下开采造成的塌陷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9%,该项目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上建设,计划2018年5月实现全部并网发电。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与陆地光伏相比,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试分析原因。

(2)说明淮南市水面漂浮光伏项目的建设产生的效益。

(3)与陆地光伏相比,简述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

【答案】(1)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作用,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水面灰尘少,位于水面的光伏面板受影响小;水面相对开阔,有效避免山体、树林等对组件的遮挡,太阳照射面积均匀且光照时间长。

(2)生态效益: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利用釆沉陷区的水面发电,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光伏面板覆盖在水面上,减少水面蒸发,抑制水中藻类繁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社会经济效益:租赁闲置水面,出售电力,产生持续的经济收益;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大量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3)水上作业,施工难度大;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选址要求高,场址宜选在面积较广无大规模航运、生态非敏感区等水域;不稳定因素多,大风、水位变化、光照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工程造价高,投入资金多,发电成本高。

【解析】(1)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来分析。相比陆地光伏,水上光伏漂浮在水面上,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作用,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带上升;水面开阔,避免了外界的影响,如山体、树林等对光伏组件的遮挡,太阳照射面积均匀且光照时间长;水面上同时也能避免沙尘对光伏组件的磨损影响。

(2)光伏项目的建设所产生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来分析即可。生态效益: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利用釆沉陷区的水面发电,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光伏面板覆盖在水面上,减少水面蒸发,抑制水中藻类繁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社会经济效益:租赁闲置水面,出售电力,产生持续的经济收益;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大量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3)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水上作业建设的难度以及水面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风、水位变化、光照等),水面对设施设备的要求高分析;另外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所以要找面积广阔的且无人类活动干扰的水域难度较大;人文条件主要从造价、资金等方面分析即可。

考法二  结合矿产资源开发,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江西名校学术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赞比亚产铜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四,素有“铜矿之国”的美誉。1998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国际投标,成功开发了中国在境外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赞比亚谦比希铜矿。2005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谦比希镇东面约3.5千米处兴建了谦比希铜冶炼项目基地。谦比希铜矿位于高原地区,地面起伏平缓,地表植被发育。谦比希铜矿矿床发现于1899年,储量巨大,品位较高。1964年投产开采,早期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1969年开始转入地下开采。下图示意赞比亚地理概况。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指出谦比希铜矿开采的自然优势条件。

(2)分析谦比希铜矿开发、利用对卡富埃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出谦比希铜冶炼工厂发展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

(4)简述谦比希铜矿开发、利用给当地带来的好处。

【答案】(1)地形较为平坦,埋藏浅,便于开采;储量大,品位高;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2)植被和地下水受到破坏,河流流量变化加剧;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铜矿开发、利用会导致污染物排入卡富埃河,导致水质恶化。

(3)深居内陆,距港口较远,外运不便;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低,技术落后。

(4)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开采的条件,主要从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来进行分析。由材料分析可知,谦比希铜矿位于高原地区,地面起伏平缓,地形条件平坦;谦比希铜矿矿床发现于1899年,储量巨大,品位较高;1964年投产开采,早期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说明该地铜矿埋藏浅,便于开采;而且该地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2)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开发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对地表植被和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河流流量变化加剧;由于地表植被遭受破坏,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恶化;同时,由于铜矿开发、利用会导致污染物排入卡富埃河,造成水质恶化。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交通、工业基础、劳动力、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谦比希深居内陆,距港口较远,外运不便;该地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教育条件较差,劳动力素质低,技术落后。

(4)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主要从对当地的就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谦比希铜矿开发、利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考点三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1.基本概念

干流、支流、流域和分水岭等。

2.知识线索

流域的综合开发→开发条件评价(流域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及经济发展基础)→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综合开发措施和效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益协调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固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综上分析,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区域图相结合,以地理统计图表为载体切入,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其答题思路如下。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特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3)多以区域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载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其答题思路如下。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4)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

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

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

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1)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不同河段的补给类型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该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部分补给依靠阿尔卑斯山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夏季温度高,冰川融化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再融化,河流进入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裁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整理河谷滩地有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

(3)“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建设的原因分析。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法  结合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省、经济高效等优势。2017年12月,中巴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工程投运。该工程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该线路横跨四个州,穿越66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2000多千米,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下图是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说明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的理由。

(2)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从河流的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

(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简述巴西从该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我国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远,西电东送等长距离输电项目催生了特高压输电技术,使其成为中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互联电网跨度大,巴西电力市场潜力大。

(2)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

(3)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4)完善国家输电网络,缓解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将巴西西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巴西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带动国内电力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输维修等产业的发展;带动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1)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的理由,要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从技术来看,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中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从需求角度看,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互联电网跨度大,巴西电力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巴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从河流的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角度考虑。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含沙量等,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

(3)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从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及其他方面)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4)巴西从该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利益要从工程建设对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完善国家输电网络,缓解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将巴西西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巴西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带动国内电力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输维修等产业的发展;带动输电线路所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变暖趋势

【答案】1.C  2.A  3.B

【解析】1.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

形,气温交低,适合塞罕坝林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钅针林,C对、A错;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

区的植被,B错;常録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D错。故选C。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続山南坡是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强,土填湿度较小,A对:南坡是

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南坡是冬季风的肖风坡,风力

キ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向小,D错。故选A。

3.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作用,塞罕坝林场位于京津地区冬季风的上风地带,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主要是减轻风沙危害,B对。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涵养水源,是水源林的主要作用,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C错;减缓变暖趋势是全球性作用,不是对京津地区主要作用,D错。故选B。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4—6题。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4.D  5.D  6.C

【解析】4.结合材料可知,风景影少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側,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因比该地的主

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故选D。

读图可知,风影少丘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相关,但不ー定成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

与植株的关系;风景少丘宽度受从迎风面积影向大,当灌从迎风面面较大时,风沙丘宽度较大。故选D

6.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少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

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故选C。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漏、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7—8题。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7.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8.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答案】7.C  8.C

【解析】7.该地需要人工修复,说明其自然修复能力差,自然修复能力差的原因是山体坡度大、涵养水源

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C对。A、B不能说明需要人工修复,修复不是为了增加旅游景点。故选C。

8.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

的是便于汇集雨水,C正确。故选C。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邛海属于构造断陷湖,其北岸官坝河泥石流暴发频率高且规模大,当其流入到湖泊中时,泥沙淤积问题异常严重。下图为邛海流域地质灾害类型与地震和降雨关系图,读图完成9—11题。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9.该区域泥石流物源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是
A.坡面侵蚀物 B.沟道洪积物 C.坡顶风化物 D.坡面冰碛物
10.下列能够正确反映图中信息的是
A.1970—2012年间该区域共发生13次滑坡泥石流灾害
B.地震次数和年降雨量均超临界线才会引起泥石流暴发
C.频繁地震和极端降雨是该区域泥石流频发的根本原因
D.该区域年降雨日数减少导致滑坡泥石流暴发概率下降
11.近年来邛海面积不断萎缩,为保护邛海生态环境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增雨 B.节约用水 C.退耕退牧还湖 D.建工程生态防御体系
【答案】9.A  10.C  11.D
【解析】9.根据材料该地区北岸官坝河泥石流暴发频率高且规模大,根据所学知识沟道沉积物是山体滑坡、
崩塌形成的松散物,和人类活动无关,B错误;坡顶的风化物是受风力作用形成的松散物,和人类活动无关
C错误;坡面冰碛物和冰川作用相关,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误;坡面地区因为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水
土流失加剧,所以坡面侵蚀物和人类活动相关,A正确。故选A。
10.读图不同年份地质灾害类型图只能说明在1970—2012年间有13个年份发生滑坡、泥石流,而并不是发生13次,A错误;读图b有些年份(2005—2010年之间)年降水量未到临界值,地震次数过临界值,仍发生了泥石流,B错误;结合图a和b可知,大部分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年份年降雨量大和地震次数都多发,C正确;读图该地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和降水量的多少以及地震次数有关,与降水日数无关,D错误。故选C。
11.邛海构造断陷湖,主要由于泥沙淤积(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导致邛海水面面积大大缩减,缓解其减小的措施应采取工程措施(退耕还湖),生态(上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A、B、C仅为措施的一个方面。故选D。 
青海省共和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靠青海湖,南临黄河谷地龙羊峡,海拔3000m以上的戈壁建成占地54平方公里(相当5160个标准操场)的光伏园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光伏发电只能白天工作,为了获取稳定的电源,当地最先解决的办法是
A. 建立火电厂    B. 与水电站连网    C. 开采地热资源    D. 开发风力资源
13.光伏电站建成后,戈壁滩植被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增加了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提高了地表温度
C.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地表水分增发
D.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土壤的盐度
14.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适宜采取的可持续的治理办法是[来源:学科网]
A. 大范围人工割草    B. 有组织的放牧
C. 地膜覆盖    D. 科学适量喷射除草剂
【答案】
12.B
13.C
14.B
【解析】
12.由材料可知,该地区靠近龙羊峡地区,该地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由于光伏发电只能在白天,为了获取稳定的电能,可以与水电联网,而风能发电也有季节和时间差异,稳定性差,故选B。
13.大面积光伏电池板的铺设,阻挡了照向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降低,同时,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对于土壤盐度无关,故选C。
14.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可以进行有组织的放牧,既减少了荒草的危害,同时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故选B。

大健康产业是指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近年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下图示意我国大健康产业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5.推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是

A. 国家政策    B. 专业技术人才    C. 互联网    D. 资金

16.大健康产业在发展中存在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B. 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人口密度差异大      D. 国家的政策不同

17.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

A. 产业规模大,效益低     B. 产业管理不善,市场混乱[来源:学§科§网]

C. 医疗保健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意识淡薄    D.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答案】

15.B

16.B

17.D

【解析】本题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产业的区位条件。大健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产业链条长,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大,是大健康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图示信息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不完整,产业结构单一。

15.大健康产业是指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是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产业链条长,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推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B正确。

16.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在大健康产业上的投入多少不均,形成地区差异。选B正确。

17.图示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结构中,以医院医疗服务和医疗商品为主,其他服务极少,结构单一。选D正确。

青海省共和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靠青海湖,南临黄河谷地龙羊峡,海拔3000m以上的戈壁建成占地54平方公里(相当5160个标准操场)的光伏园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光伏发电只能白天工作,为了获取稳定的电源,当地最先解决的办法是
A. 建立火电厂    B. 与水电站连网    C. 开采地热资源    D. 开发风力资源
19.光伏电站建成后,戈壁滩植被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增加了地表的太阳辐射
B.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提高了地表温度
C.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地表水分增发
D.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土壤的盐度
20.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适宜采取的可持续的治理办法是
A.大范围人工割草 B.有组织的放牧 C.地膜覆盖 D.科学适量喷射除草剂
【答案】18.B  19.C  20.B
【解析】18.由材料可知,该地区靠近龙羊峡地区,该地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由于光伏发电只能在白天,为了获取稳定的电能,可以与水电联网;而风能发电也有季节和时间差异,稳定性差;火电多环境污染较大。故选B。
19.大面积光伏电池板的铺设,阻挡了照向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降低,同时,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而与土壤盐度无关。故选C。
20.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可以进行有组织的放牧,既减少了荒草的危害,同时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故选B。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其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业秸秆、森林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将生物质加以处理就可以转换成日常所需的常规能源,如生物质天然气、电能等。把秸秆、人和牲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搅拌、增温,再经过预处理之后一起投入到厌氧发酵池,让其与氧气隔绝后进行发酵,就可以生成生物质天然气。我国长春地区在兴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时,一般要配套建设太阳能发酵棚。近年来,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下表为2015年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十亿瓦特)。据此完成21—23题。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1.关于2015年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空间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装机容量大,与其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有关

B.中东装机容量小,与其经济落后、能源需求小有关

C.中国装机容量大,与其常规能源短缺有关

D.美国装机容量小,与其生物质原料少有关

22.关于长春地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发酵棚的作用主要是发电,满足生物质天然气厂耗电需求

B.太阳能发酵棚的作用主要是供热,保证冬季生物质天然气厂运转

C.生物质天然气项目会消耗大量农业秸秆,破坏生态平衡

D.生物质天然气项目会产生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23.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长春地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需要根据时间来调整太阳能发酵棚中阳光板与地面夹角。下列时段,夹角需先调大再调小的是

A.元旦到植树节 B.植树节到劳动节 C.劳动节到国庆节 D.国庆节到元旦

【答案】21.A  22.B  23.D

【解析】21.欧洲装机容量大,与其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有关,A正确;中东因石油资源丰富,故装机

容量小,B错;中国常规能源中煤炭资源丰富,C错;美国农业发达,生物质原料丰富,D错。故选A。

22.因我国长春地区冬季气温过低,无法进行发酵,故需要太阳能增温,保证冬季生物质天然气厂运转;生物质发酵产生的沼渣是农田优良的肥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还有利于有机肥还田。故选B。

23.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需要保持阳光板与正午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当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或变小)时,应相应调小(或调大)阳光板与地面夹角。元旦到植树节,太阳高度在变大,夹角需调小;植树节到劳动节,太阳高度在变大,夹角需调小;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夹角需先调小后调大;国庆节到元旦,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夹角需先调大后调小。故选D。 。工程措施:修建挡风墙、地上隧道,用以挡风拦沙;修建草方格沙障用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岸带是陆地和河流的交错地带,坡面径流的变化使河岸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物种多样性等特点。采取恰当的河岸带管理措施,调节坡面径流量,可以使其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下面左图为某次降水过程中河流岸坡不同坡度(10°、20°)和植被盖度(0、30%)条件下坡面径流的变化过程(假定降雨强度不变,径流系数表示降水形成径流的比例)。右图溪流倒木是我国东部地区河岸的一种常见景观。在该河流岸坡改造工程中,有关部门计划采取“生态梯田”的岸坡设计理念,并且着手清理溪流倒木。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据图说出哪个坡度的坡面径流量受植被盖度影响程度大?请指出依据,并推测“生态梯田”改造的具体措施。

(2)简析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针对有关部门清理溪流倒木的做法,有专家提出异议,请帮他阐明理由。

25.【答案】(1)植被盖度对坡度10°(小)的岸坡,影响程度大。

依据:10°时,不同植被盖度的坡面径流差异大,说明植被盖度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大(或者:20°时,不同植被盖度差异小,说明不同植被盖度对坡面径流影响小)。

措施:降低坡度,平整坡面,改造成阶梯状河岸;植树种草,增加植被盖度。

(2)河岸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多河流沉积物,土壤较肥沃;位于水域、陆域交错地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河岸浅滩浅水环境,为鱼类产卵孵化提供条件;近岸陆地营养物质输入较多,饵料丰富,利于鱼类汇集;食物丰富,利于动物觅食。

(3)溪流倒木可以拦阻河水,降低流速,减弱河水对堤岸的侵蚀破坏;可以促进泥沙淤积,加固堤岸;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或生存空间);拦截物被分解、产生养分,为鱼类生物提供充足的饵料;清除后破坏部分生物的栖息地;清除后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1)读图可加,坡度为10°时,植被盖度低、径流量最大,植被盖度高、徑流量最小,径流量不司

植被盖度差异大;反之,20时,植被盖度低、径流量不是最大,植被盖度高、径流量不是最小,不同植被

盖度差异小。所以,植被盖度对坡度小的岸坡影响程度大。根据统计图,可知坡度小时,坡面径流小,侵

蚀作用弱,因此,坡度为20时,应该先平整坡面,降低坡度;降低坡度后,植树种草,增加植被盖度后

坡面径流小。

(2)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利于动物饮水和喜湿植物生长;河岸地带,水域、陆域、森林等生态环境多样,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地;河岸的浅水环境,为鱼类产卵孵化,提供场所;临近河岸,树叶草籽等食物丰富,近岸水域饵料丰富。

(3)溪流倒木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如溪流倒木可以拦阻河水,降低流速,减弱河水对堤岸的侵蚀破坏;可以促进泥沙淤积,加固堤岸;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或生存空间);拦截物被分解、产生养分,为鱼类生物提供充足的饵料;清除后破坏部分生物的栖息地;清除后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有专家对有关部门清理溪流倒木的做法提出异议。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

(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

26.【答案】(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

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

(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

(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

(4)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

【解析】(1)都江堰修建前,岷江涝灾多发,但带来肥沃土壤,都江堰修建后,岷江提供灌溉水源,可以

减少早涝发生频率。

(2)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少,水深

亥深进行分析。

(3)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可以从岷江输沙量大,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等方面回答。

(4)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利昂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业开采为主,私营小企业众多,开采方式粗放。山东钢铁集团在2016年11月14日获得了塞拉利昂北部最大铁矿100%的所有权,该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随着铁矿开发、钢厂生产,以及港口、公路铁路专线、供电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当地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山东钢铁集团在塞拉利昂受到当地民众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成为中塞两国经济合作的典范。下图示意塞拉利昂铁矿及城市分布。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1)从矿业生产的特点说明2016年前北部铁矿区环境恶化的原因。

(2)山东钢铁集团入驻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试分析原因。

(3)指出投资塞拉利昂对山东钢铁集团发展的积极影响。

(4)有人建议,将钢厂搬迁到佩佩尔。你是否赞成?试说明理由。

27.【答案】(1)私营小企业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开采方式粗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修建港口、公路、铁路专线等基础设施,减少运输污染;更新生产设备,开采方式更科学;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

(3)降低铁矿石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有效抵御国际风险;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等。

(4)赞成:靠近海港,便于出口产品;当地市场需求量大;用铁路运输铁矿石非常便利;佩佩尔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反对:距原料地远,增加运输成本;加剧城市和海洋污染;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1)由材料可知,2016年前,塞拉利昂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业开采为主,私营小企业众多,污染严重;开采方式粗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山东钢铁集团入驻后,生忞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可以从减少运输污染,更新生产设备、开采方式更

科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回答

(3)投资塞拉利昂对山东钢铁集团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从降低铁矿石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

高铁矿石的自给率、有效抵御国际风险,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回答。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不赞同都可以。赞同可以从佩佩尔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

丰富等方面回答;不赞同可以从距原料地远、加剧域市污染、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回答。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考地理区域
  • 上一篇:2019届高三助力圆梦地理模拟试卷四
  • 下一篇: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高一2018-201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