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从近地面到高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
A.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C. 降低——升高——降低
2.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 A层
2018年3月,水星和金星两次近距离接触,上演“星星相吸”的天象好戏。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水星和金星且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4.目前尚未发现水星和金星上存在生命,与地球相比,其原因可能是
A. 水星和金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大的多
C. 水星和金星比地球绕日公转偏心率大得多
下图为宜昌万达广场东侧的一个临时交通信号灯,它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5.一天中,这个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影响因素可能是
A. 车流状况
C. 天气情况
6.下列地区适合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的是
A. 成都
C. 哈尔滨
读台湾高雄地震参数表,完成以下各题。
7.台湾高雄地震发生时,世界标准时间是
A. 2016年2月5日11时57分
C. 2016年2月5日19时57分
8.台湾高雄地震的震源位于
A. 软流层
9.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传向地幔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 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C. 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10.此次地震发生时,大楼里人们的感觉是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有上下颠簸
1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
A. ①④
12.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C. 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3.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A. 太阳辐射增强
C. 昼夜温差减小
14.“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
A. ①
第21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5.2018年6月14日18:00首场比赛俄罗斯VS沙特在莫斯科(东三区)开赛。美国纽约(西五区)球迷想观看直播,观看时间是
A. 6月14日10:00
C. 6月14日2:00
16.第21届世界杯结束时,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C.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17.第21届世界杯期间,湖北昼长的变化趋势为
A. 逐渐变长
C. 逐渐缩短
读“太阳(大气和内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2017年9月6日,太阳大气某层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现象出现在①层
C. 该现象出现在③层
19.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指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C.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
20.国庆节,小明和朋友一起去野餐。下图能反映小明野餐是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间热力环流呈_______(顺或逆)时针,四点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3)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地。
(5)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白天/黑夜)。
2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途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C、E连线属于___________(晨/昏)线。
(2)A、B、C、D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3)A、B、C、D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为____________点。
(4)B点有一物体自西向东做水平运动,其实际运动方向__________。
(5)C点此时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时,该地此日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
23.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水循环水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为________(填字母)。
(3)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环节,下列能实现该环节的地理事物是____________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4)下图为“某城市道路硬化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能反应该城市道路硬化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1.大气垂直分层从近地面到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先降低(对流层)后升高(平流层)后降低再升高(高层大气),故选B。
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在对流层,故答案选A。
3.
4.
【解析】
3.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级别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当然就包含地月系,地月系包含月球,但不包含火星。故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天体系统是太阳系,选B。
4.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
5.
6.
【解析】
5.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与天气密切相关。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交通信号灯亮度强;阴雨天天气太阳能资源弱,交通信号灯亮度弱,故答案选C。与车流状况、噪声干扰、风力影响关系小。
6.成都、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是我国最贫乏的地区,故AB错;哈尔滨太阳能资源没有乌鲁木齐多,故D正确。
7.
8.
9.
10.
【解析】
7.世界标准时间是零时区的区时,高雄地处东八区,两地相差8小时,且零时区比东八区晚8小时,故答案选C.
8.震源深度是15千米,由于地壳的平均深度是33千米,故震源在地壳,其余的选项深度都比地壳深度深,可排除。
9.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传向地幔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10.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纵波使人感觉上下颠簸,横波让人左右摇晃,故地震时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1.D
【解析】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但不能使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故A错;也不能使水资源短缺不再出现,D错;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故C错。
13.
14.
【解析】
13.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削弱作用增强,D错;会导致该地区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A错;也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错;故昼夜温差减小,C对。
14.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①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答案选D。
15.
16.
17.
【解析】
15.如下图所示。西五区与东三区相差8个时区,且晚8小时,故答案选A。
16.7月1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17.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如下图所示,故在世界杯举行期间是昼先变长后变短,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8.
19.
【解析】
18.太阳大气某层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是耀斑,图中的①层是光球、②层是色球、③层日冕层
19.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的剧烈变化,A错;太阳活动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影响,故B错;
20.B
【解析】
【分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篝火堆处气温高,气流上升。周围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烟气随着下沉。完成环流。
【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篝火堆处气温高,气流上升。周围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烟气随着下沉。根据图示箭头方向,能反映小明野餐是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图B,B对。图A、图C、图D的篝火处箭头都应上升,A、C、D错。
21.顺
【解析】
【详解】
(1)等压面向上凸,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向下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低。近地面气压上下相反。且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如下图示,该热力环流明显呈顺时针。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气压丙最低。
(2)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低,气流下沉,故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
(3)南半球的盛行风带中极地东风和东南信风都是偏南风;只有盛行西风是偏北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4)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故表示郊区的是乙地。
(5)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出向海洋。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白天。
22.晨
【解析】
【详解】
(1)图中C、E连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属于晨线。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B、C、D中D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最小的是B。
(3)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A在南回归线上,A、B、C、D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为A点。
(4)B点在南半球,有一物体自西向东做水平运动,其实际运动方向左偏。
(5)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图中任意两条相邻经线相差2小时,根据东早西晚,C点此时的地方时为10时(C点位于晨线上,日出时间为10 时)。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2该地此日昼长为4小时。
23.海陆间循环
【解析】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水蒸发,大气输送(至陆地上空),降雨,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最终流入大海.故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的面积占全球的71%,故水循环水量最多的类型是海上内循环。
(2)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对应字母B。
(3)A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下列能实现该环节的地理事物是D。
(4)城市道路硬化前后气温年变化变大,故选乙;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变大,故丙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