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2017年8月21日出现的日全食是近40年以来首个在美国大陆发生的日全食。读图“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的天体系统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2. 日食发生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B.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 产生美丽的极光
D. 影响美国太阳能发电
【答案】1.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有地月系及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选B正确。
【2题详解】
日食是日地月三者运行到同一直线上时月球遮挡住了太阳光而发生的天象,这时地球上看不见太阳光,会影响太阳能发电;无线电短波通信与极光是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与太阳辐射无关;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与太阳辐射无关。选D正确。
2016年9月7日晚,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9日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A. 火星和木星之间
4. 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焦,其原因是2009ES(
A. 温度高
【答案】3. A
【解析】
【3题详解】
从材料“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可判断该小行星距离地球近, 在太阳系的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故A正确。
【4题详解】
天体引力大小与温度高低、自转速度快慢、 距太阳远近无关,故A、B、C错误。天体的质量和体积足够大才能由适宜的引力将大气吸引在其周围,故D正确。
读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平均年轮宽度相关性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5. 图中平均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呈负相关
6.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乔木的生长
【答案】5. B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属于正相关。
【6题详解】
图中显示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树木年轮的宽度与水热组合状况直接相关,即年轮宽度受气候的影响,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因此图中显示的是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选A。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8. 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
A. ①②
【答案】7. C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映,A错。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与地震发生无关,B错。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C正确,选C。太阳活动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错。
【8题详解】
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现象是 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①对。大气运动、生物演化的根本能量 来源是太阳辐射,②、③对。地热资源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不是太阳辐射的影响,④错。C对。A、B、D错。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点睛】了解太阳辐射巨大能量 的来源,是太阳大气的核聚变反应。在聚变过程中出现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化石能源也是转化的太阳能。
9.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C错;东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增加,B是正确C错。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方向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 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 ( )
A. 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缩小
C. 热带范围保持不变
11.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 )
A. 北极点永远是极夜
C. 没有四季变化
【答案】10. D
【解析】
【10题详解】
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黄赤交角是23°28′,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减小,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扩大,A错。热带、寒带范围会扩大,C错,D对。温带范围会缩小,B错。
【11题详解】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回归线度数为0,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没有四季变化,C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A错。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不受影响,B错。地球有自转,应存在地方时差,D错。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贾先生游览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该岛的经度为(
A. 120°E
13.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 东西十二区
【答案】1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手机上是北京时间,为6时40分,经度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此时为某地正午12点,可以计算出经度是160°W,所以C、正确。
【13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手机上是北京时间,为6时40分,经度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此时为某地正午12点,可以计算出经度是160°W,位于西十一区,所以C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4.9 月1 日20 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保持望远镜的方向不变,则9月2日晚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间应是(
A. 19 时56 分4 秒
C. 20 时56 分4 秒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两次对准某个遥远恒星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再次对准织女星时,是从9月1日晚8时,加上23时56分,时间是9月2日晚19时56分,A对。
【考点定位】恒星日。
下面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昆仑站
16. 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A. ①
【答案】15.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属容易题目。
【15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四地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
【16题详解】
昆仑站建成时为1月27日,读图可知: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
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 地壳
18. 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答案】17. B
【解析】
【17题详解】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一般把软流层看作岩浆的发源地,故B正确。
【18题详解】
熔岩所在圈层为地幔,地幔与地壳的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故D正确,A、B错误。地壳厚度大于洋壳,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故C错误。
19.下列概念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 褶皱和断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的两个基本类型,其中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称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形成谷地或低地。高地、低地、谷地为地貌类型,而不是地质构造,故BCD错误;本题应选A。
【点睛】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特征的总称,如断层(分为地堑和地垒)、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等;
地形指的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如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简单的说:地质构造是地下岩层的变化状况,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表现形态。
20.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若乙为变质岩,则它最可能是(
A. 片麻岩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例可知,乙位于石灰岩和花岗岩之间,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于受到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作用,乙有可能由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生成大理岩,故B项正确。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1.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1. C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丙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丁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丙处是上升岩块。选C项。
【22题详解】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甲是背斜构造。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形成的常见的地貌判断即可。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搬运
24. 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A. ①②
【答案】23. B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的原理,所以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
【24题详解】
码头选址要求水深,因布局在流水侵蚀为主的河流凹岸,图中①④为凹岸,②③为凸岸,所以C正确。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下列各题。
25. 和田玉属于
A. 侵入岩
26. 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接触变质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25. C
【解析】
【25题详解】
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C对。侵入岩、喷出岩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不是玉石,A、D错。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B错。
【26题详解】
和田玉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玉石,将玉石磨圆,D对。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没有磨圆,A错。
下面甲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丹霞山的岩石类型及使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乙图中的 (
A. b、①
28. 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 风力堆积
【答案】27. C
【解析】
【27题详解】
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图乙中e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故C正确。
【28题详解】
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故B正确。
29.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C. 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
【详解】夏季天空多云时,云层反射太阳辐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属于大气的反射作用,故A正确;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是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是由于阴天的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故C不符合题意;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是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下图大气的作用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详解】全球变暖的热力原因为: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给大地,使近地面气温升高,图乙中④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故选D。
3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空中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与二氧化碳浓度无关。
【详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C对。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A错。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不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B错。空中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与二氧化碳浓度无关,D错。
32.青藏高原是我国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青藏高原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地区的原因。
【详解】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加上空气稀薄、洁净,凝结核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故地势高,空气稀薄,是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故选A。
上海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有专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上海市两亿平方米的屋顶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打造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下图示意的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站。
33. 读图,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站”无关的是(
A. 上海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B.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 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34. 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d
【答案】33. B
【解析】
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海能量需求量大,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利于环境保护。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白天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于阴天气温。夜晚阴天大气保温效应强,气温高于晴天,a>b。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高于夜晚。
【33题详解】
读图,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站”,因为上海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A有关。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无关。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海能量需求量大,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利于环境保护,C、D有关。
【34题详解】
读四幅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白天晴天气温高于阴天气温,c>d。夜晚阴天气温高于晴天,a>b。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高于夜晚,气温排序是c>d>a>b,B对。A、C、D错。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2016年12月9日昆明城区内现大雾天气,致居民出行困难,城区内汽车缓慢行驶。下图为城区某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列各题。
35.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36. 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C.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答案】35. D
【解析】
【35题详解】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该时期云量少,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遇冷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D对。A、B、C错。
【36题详解】
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散射作用主要针对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线,红、绿色光传播的较远, A对,B错。大气中光线没有被阻挡,C错。大气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D错。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图中( )
A. ①处地壳运动较为稳定
B. ②处土层深厚肥沃
C. ③处地形平坦宜建水库
D. ④处河流流速缓慢
38. 图中四地主要外力作用相似的是( )
A. ①②
【答案】37.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整体性。
【37题详解】
①处与地势最高的褶皱山地附近,地壳运动较为频繁,A错误;②处陡崖瀑布附近,土层不及沿海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深厚肥沃,B错误;③处地形平坦宜发展水运,水库应选择在峡谷地区建设,C错误;④地处河流下游平原地区,且位于河流凸岸,河流流速缓慢,D正确。
【38题详解】
①地临近冰山,多冰川作用;②地处瀑布附近,多河流侵蚀作用;③地处河流凹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④地处河流凸岸,以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所以湿地主要外力作用相似的是②③,B选项正确。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下图为伊犁河谷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 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出现的月份是(
A. 3月~5月
C. 10月~12月
40. 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 晴朗大风的白天
C. 风雨交加的夜晚
【答案】39. D
【解析】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说明雾凇的形成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较低。伊犁河谷谷口向西呈喇叭状敞开,三面高山阻挡,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谷水流汇集,水汽充足。该地区3月-5月,属于春季,气温回升,雾凇形成的条件较差,A错;7-9月,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雾凇几乎无法形成,B错;10月-12月,秋季初冬时,天气转凉,有雾凇出现,但不是最集中的,C错误;12月-次年2月,该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雾凇形成条件最佳,最集中出现,D对。
【40题详解】
雾凇形成的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很低。伊犁河谷白天的气温较高,不利于雾凇形成,A错误;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比较弱,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形成雾凇,B正确;大风天气,不利于雾凇挂枝形成,C错误;阴雨天,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雾凇形成,D错误。据此选B。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
根据材料:“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说明雾凇的形成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较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取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是___________。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能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是因为____________。
(4)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取决于地球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C。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取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是距日远近适中,使地球上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能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能吸引住一定的大气
(4)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取决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
【点睛】距日远近适中,使地球上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能吸引住一定的大气
42.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
(2)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_,昏线是____。
(3)此图所示为北半球的______(填节气),此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
(4)A、D、E三点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D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
【答案】
【解析】
(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断,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是晨线,对应AB,由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对应CB。
(3)根据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此图所示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4)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故A、D、E三点的线速度:A>D>E。
(5)由图可知,E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地方时为12时;D点位于E点以西30°的经线上,比E点晚2个小时,地方时为9时。
4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F面是______界面。
【答案】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
【详解】(1)两类地震波的判断依据是其传播速度区别。A波传播速度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附近消失,不能往下传播,说明这种地震波通过的物体介质状态有限,为横波。B波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
(2)图示C-H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D是莫霍界面,其以上C为地壳,以下E为地幔,。
(3)图中F处,地震A波横波完全消失,地震B波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F界面以下介质状态改变,横波无法通过,F为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以下G+H为地核。
44.读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甲、乙代表的岩石是_____和________。
(3)导致我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作用,其具体岩石类型是 ________,该种岩石经过③作用后,形成的乙类岩石是_____。
【答案】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注意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形成岩浆,沉积岩的形成为外力作用。
(1)直接根据图示的岩浆和沉积岩的位置可判断,岩浆经过冷凝作用可生成甲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岩能经过变质作用而生成乙变质岩。进而根据生成的岩石和岩浆而判断地质作用,故①表示生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②表示生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③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
(2)结合上题分析,甲为岩浆作用生成的岩浆岩,华山按其地质构造属于地垒,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地垒结构的还有庐山、泰山等。
(3)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广布地区,因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而石灰岩经历变质作用可能形成变质岩。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确定岩石类型和地质作用,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判断地质作用。三大类岩石的判断技巧: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两个箭头指向的为变质岩或沉积岩。
4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__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________,据图分析,A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2)①地是________(火山构造名称),常积水成湖,且①处的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③处的________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诱发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
【解析】
【分析】
岩层向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它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断层处由于岩层错动,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地震。
【详解】(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岩层向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它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山岭, 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2)①地是火山口,常积水成湖,且①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可转化为③处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断层,此处由于岩层错动,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地震,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