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假期进入尾声之时,罕见大雾让琼州海峡持续封航,叠加春节黄金周返程高峰,海口三个港口附近一度滞留上万辆汽车、数万名旅客,出岛返程车辆受堵而引起大家的关注。琼州海峡北岸广泛分布玄武岩台地,南岸为熔岩台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琼州海峡的地理环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北部湾驶往珠三角的轮船夏季航速比冬季慢
B. 海峡的成因是地壳断陷后海平面上升淹没而成
C. 海峡北岸的筑港自然条件比海峡南岸更为优越
D. 每年3月前后海峡易受海雾、台风等灾害影响
2. 为缓解出入岛的交通压力,有专家建议建设跨海大桥,也有建议修建海底隧道,相对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
A. 修建成本更低
C. 技术要求更高
【答案】1. B
【解析】
该组试题以春运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
【1题详解】
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由北部湾驶往珠三角的轮船行驶方向和风向相同,速度较快,冬季逆风行驶,速度较慢,A错误。琼州海峡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是由地壳断陷后海平面上升淹没而成的,B正确。海峡南岸多海湾,筑港条件较好,C错误。台风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D错误。
【2题详解】
海底隧道穿越海洋下部,技术要求高,修建成本高,A错误、C正确。海底隧道位于海洋下部,不易受到海上气象条件的影响,B错误。海底隧道位于海洋下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较小,D错误。
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 致……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 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乌布稻田的分布,有利于缓解
A. 水土流失
4. 在乌布遭遇毫无预兆的一场阵雨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A. 对流活动强烈
C. 冷暖气团交汇
5.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C. 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答案】3. A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世界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降水成因、地质作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涉及知识点跨度较大,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总体难度适中。
【3题详解】
该岛水系呈放射状,说明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且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因此易引发水土流失,稻田随山势修筑,有助于缓解水土流失,A正确。农业发展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可能造成污染,B错误。该地气候湿润,不易出现土地沙化和土地缺水,C、D错误。
【4题详解】
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对流旺盛,易形成对流雨,A正确。该地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B错误。纬度低,气温高,不易出现冷暖气流交汇,C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气压带风带南移时,该地可能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带受其控制,不会形成“毫无预兆的阵雨”,D错误。
【5题详解】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热气最可能来源于地球内部,而不是地球外部,A、B、C错误。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地壳活跃,地球内部能量易向外释放,D正确。
【点睛】水土流失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地形崎岖、土质疏松、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人类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往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因此分析一个区域水土流失成因时要综合考虑区域地形、土质、降水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l万年(甲图)、距今5千年(乙图)和距今5百年(丙图)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7.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答案】6.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位置移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结合图中冰盖的范围的变化,甲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低,故B项正确。
【7题详解】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位置信息,再建立云杉分布信息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研究过程是②①③,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变得频繁。
2.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会灭绝。
3.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4.温室气体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5.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6.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二、对人类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气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三、对策——两个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源头)
1.控制源头。即减排温室气体,这其中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再生能源和代替能源、加强国际合作(主要是技术和资金)、全民参与、控制人口增长(因为人口增长增加对能源的需求)等。相应的我们应该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碳的排放。
2.对于已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我们所能作的工作便只能是将它分离出来,做循环利用。技术方面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现在人类能做的主要有开发高碳能源、高碳化肥、利用水合物技术处理温室气体等等;而在自然方面,我们能做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保护环境,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广泛的植树造林。
呈贡大学城街道规划的方方正正,6月某一天中午,李同学在街上想知道方向,刚好先后遇到上面两路标牌,分析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8. 梁王路的延伸走向大致是
A. 东西向
9. 路标牌二位于街道的哪一方
A. 东
【答案】8. B
【解析】
该组试题以某路牌为背景,考查地图等知识。试题材料新颖,切合学生实际,实用性强,对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8题详解】
图示路标牌一般出现在街道路口附近。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贤街向东、向西分别通往不同的街道,说明聚贤街走向为东西走向。从聚贤街向东可通往与梁王路的交叉口,说明梁王路为南北走向。
【9题详解】
面向路标牌二时,左侧为东、右侧为西,说明此时是面向南方。路标牌一般位于道路右侧,因聚贤街为东西走向,则该路牌位于聚贤街南侧。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下图为“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省
A. 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C. 东南临黄海和渤海
11. 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较高地区
A. 地形的起伏较小
C. 受西南季风影响
12. 该省“雾”中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
C. 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答案】10. A
【解析】
该题以我国某其余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大气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10题详解】
根据该省轮廓可经纬度可知该省为吉林省,为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吉林省东部为山地,中西部为平原,B错误。吉林省位于内陆地区,不临海,C错误。吉林省大部分区域属辽河流域,D错误。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该省东南部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较多。该地位于长白山区,地势较高且地势起伏大,因此温度较低且垂直变化较大,易形成雾,B正确、A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北部,不会受到西南季风影响,C错误。土壤厚度对雾没有影响,D错误。
【12题详解】
该地离太平洋较近,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A正确,B、C、D错误。
美国的圣劳伦斯岛位于白令海峡南口,曾经是白令海上一个最荒凉的火山岛。随着太平洋至北冰洋航线的开通,预计21世纪中期,该岛上的甘伯尔小渔港将成为太平洋北端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港”。下图示意圣劳伦斯岛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甘伯尔小渔港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A. 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C. 天然港湾,水深,风浪小
14. 图中虚线为昏线时
A. 甘伯尔刚好发生白夜现象
C. 岛上会出现成群的企鹅
【答案】13.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甘伯尔湾三面被陆地环绕,有利于避风避浪,是天然港湾,故选A;白令海峡附近没有大渔场,排除A。选项B、D不属于自然条件,不符合题意。
【14题详解】
甘伯尔位于萨文格的西侧,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甘伯尔比萨文格晚看到日出,故选B。根据昏线倾斜方向可判断此时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甘伯尔纬度较高靠近极圈,会出现白夜现象,此时甘伯尔已经进入夜半球一段时间,所以并不是刚刚发生白夜,A错误。企鹅多分布于南半球,C错误。火山喷发受地壳运动影响,与晨昏线无关,D排除。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16.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15. B
【解析】
【15题详解】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塑料大棚与外界隔开,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但不会提高光照强度。
【16题详解】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由于大棚内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流从大门上方流出,门外气温低,气流从门下方进入。
【点睛】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017 年 12 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开发干热岩资源试验。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 3-10 千 米,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 150℃以上的高温岩体,它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 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干热岩主要属于
A. 岩浆
18. 我国干热岩最主要分布在
A. 东南沿海
【答案】17. D
【解析】
本题考查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
【17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干热岩分布在距离地表一定深度的地层,且致密不渗透,推断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压力,可能是侵入岩。故D项正确。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岩浆一般分布在地壳之下深达33km的地方,且温度一般在700℃-1200℃。喷出岩是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浆岩,一般分布在地表,有疏松气孔分布。结合干热岩性质可知,其内部没有水或者蒸汽,证明其形成过程中并无水参与其中,也就是不曾暴露在地表,所以不是沉积岩。故ABC项错误。
【18题详解】
由于干热岩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且致密不透水,推测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是岩浆侵入逐渐冷却形成的,其形成与地质活动关系密切。我国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隆起而形成的,地热资源丰富,内部地质活动剧烈,最有可能形成干热岩。故D项正确。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A. 西北多东南少
C. 东北多西南少
20. 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水源充足
C. 交通便利
【答案】19. A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图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东(南)移,说明人口西(北)多东(南)少。故选A。
【20题详解】
结合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丰富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交通与资源的开发均有利于人口集中。地势高峻不利于人口集中,故选D。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读
读曹妃甸工业区火电建设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模式总体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曹妃甸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产业部门是
A. 火电、海水淡化
C. 火电、盐化厂
22. 该地盐化厂产盐最丰富的时间为
A. 9~11月
【答案】21. A
【解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制盐、淡水、盐化工、建材等均是在海水淡化以及热电联产基础上形成的,说明其关键性的产业部门是火电、海水淡化。故选A。
【22题详解】
该地盐化厂所需原料主要来自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海水淡化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淡水。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淡水短缺,因此海水淡化量最大的季节为春季,故春季盐化厂所需原料最充足,产盐最丰富。故选B。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3题~第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5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简析加拿大西南海岸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阐述广布的温带雨林对温哥华成为加拿大最宜居大都市的生态作用。
(3)说出右图中温哥华人口构成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4)某游客乘坐游轮在甲地峡湾旅游,即使是晴天也很难观看到水面日落景观,试说明其原因。
【答案】(1)板块消亡边界,地売抬升,多山地、岛屿;区域内降水丰富,山地河流下切侵蚀强烈;冰川侵蚀形成众多峡湾。
(2)调节气候,强化冬温夏凉的气候环境;吸烟滞尘,改善大气质量;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生态系统。(任答4点)
(3)特点:人口构成复杂,以非有色族裔和华人(亚裔)为主
原因: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外来人口(最宜居城市的吸引);历史上开放的移民政策;较大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4)甲地处于西南一东北走向的峡湾内,甲地日落方位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影响,当日落不在西南方时(2分),甲地受两岸地形阻挡而难以观看到水面的日落景观。
【解析】
【分析】
考查海岸线特征及成因、雨林的生态效益、人口构成特点及成因、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难度中等。分析人口构成特点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忌凭空杜撰。
【详解】(1)从题干提取信息,“加拿大西南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峡湾”多岛屿的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四面环水形成岛屿;加拿大纬度较高,受冰川侵蚀形成众多深入陆地峡湾;“气候温暖湿润,多地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说明降水丰富,流水下蚀明显,形成峡湾,海岸线曲折。
(2)该区域主要是温带雨林为主,即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从气候、大气、水源、生物、及人类行为等方面作答。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使得该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森林能改善大气质量,吸烟除尘;同时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森林还可以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对生物影响,增加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多样化。
(3)根据2016年温哥华人口构成比例图判断,温哥华人口构成多样复杂,其中最多的是非有色族和华人。具有这样人口构成特征的原因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从历史角度看,温哥华移民政策优惠宽松,吸引国际移民。从自然条件看,温哥华人口较少,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大;“加拿大最宜居城市”说明温哥华居住自然条件优越,吸引移民进来,慢慢地形成多样复杂的人口构成。
(4)根据纬度判断日落方位:甲地日落方位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半年日落西南,夏半年日落西北。根据地形判断日落景观:甲地处于峡湾内呈西南一东北走向,假如日落不在西南方,受两岸地形阻挡而很难看到日落水面。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茶叶氨基酸、咖啡碱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多漫射光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植被茂密的高大群山的山腰茶园种植。
(1)分析信阳积雪日数多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 “信阳毛尖”品质优良的原因。
(3)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
【答案】(1)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经过的水域面积广,带来较多水汽;南下冷空气遇山地阻挡,停留时间长,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每点2分,共6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 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气候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土壤呈酸性纬度较低,(备选)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
(3)夏季暴雨,历史时期易引发黄河泛滥改道,淤积的泥沙多,提供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了图文信息的分析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信阳积雪日数多与其降雪量大、气温低融雪量少有关。信阳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时携带的水汽较多,受地形阻挡,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
(2) 根据材料,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据此“信阳毛尖”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应从气温、降水、光照、水热组合等方面分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湿度大;由于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形成优质茶叶品质。
(3)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可从该区气候促进了淤沙的形成,扩大了风沙面积方面分析。黄泛平原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带来的淤泥,提供了沙质沉积物;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
【点睛】如何分析一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有利与不利)
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
请考生在第25、26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5.【旅游地理】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全长854千米,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目前,“滇越铁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下图为滇越铁路示意图。
(1)简述 “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
(2)分析“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答案】(1)优势:①旅游资源种类多。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
②旅游资源数量多,集群程度高。
③游览价值高。悠久的历史,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
不利: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通达度不高;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解析】
试题分析:
(1)“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有山、河、不同地形地质条件等多样的自然风光,资源独特;跨中越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有多彩的民族风情;沿线地区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滇越铁路”沿线,山区面积广大,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客源市场较小;经济不发达,地区环境承载力有限,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考点:旅游与区域发展。
26.【环境保护】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16日正值大年初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除夕夜与鞭炮似乎自古以来就被绑定在一起,不可分离。有人认为如果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那么就没有年味儿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得到大众的重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旧习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只是空气污染这一弊端,还有噪音污染、增加火灾发生率、人员伤亡、增加清洁工的工作量等不利影响。
结合材料,说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针对环境保护与鞭炮旧俗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答案】影响: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火灾、人员伤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清洁工的清扫难度;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休息)等。
措施:倡导研发体积小、污染轻、价格低的环保烟花爆竹;公民应该自觉提升环保意识(自觉不购买高污染、巨响的鞭炮,为环保尽一份力。);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政府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法规,禁止污染大、劣质的烟花爆竹生产;加大环境保护的推广行动。
【解析】
【分析】
该题以近年来春节期间各地禁放烟花爆竹这一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措施。材料新颖,切合生活实际。总体难度适中。该题包含两个小问题,应分开作答。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只是空气污染这一弊端,还有噪音污染、增加火灾发生率、人员伤亡、增加清洁工的工作量”,据此可很容易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影响作出回答。环境保护与鞭炮旧俗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措施可从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政府出台法律法规、改良烟花爆竹。